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鸣鸣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xiāo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x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阴晦(__________) xiāo(__________)索 心xù(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禁不住悲凉”中”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佳处”中”佳”的意思是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________。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⑥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在《无题》中,李商隐通过描写喜春时节万物萧条的景象来渲染离别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点明时令特征、令人心生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散文《我喜欢》中如是写: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充满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形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文阅读
夜过西湖 [宋]陈起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非文学作品阅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 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是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 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 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 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港督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 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金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将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 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 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 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亲王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 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至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 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中写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引入了关于港督府历史的材料,这样既扩展了新闻的容量,增加了现实的场景历史纵深感,又能让人体会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B. 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 利亚港湾,意味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C. 从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到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彭定康已经在这里当了二十五任港督。
D.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说明当年英国是从海上侵犯中国并掠走香港 的,今天则是从海上永远的离去,两相映照,意味深长。文章以此举结尾,形象而又深刻地 揭示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
2.请结合新闻内容,说说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
3.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
4.假如你是报纸的编辑,由于版面的原因,要对这则新闻进行删减,只能保留一段,你认为应该保留哪一段?请结合新闻的特点说说你选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