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体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饮少   

(2)射者中,者胜

(3)欧阳修初滁山

(4)太守

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 而不知人之乐/广起,夺杀尉

B. 颓然乎其间者/览物之情,得无异

C. 醉翁之意不在酒/渔人甚异

D. 庐陵欧阳修也/南冥者,天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5.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1. (1)辄:就(2)弈:下棋(3)谪:贬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4)谓:为,是 2. D 3.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 饮少辄醉.年又最高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丈,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5. 与民同乐 在琴棋书酒中自得其乐(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汇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虚词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如“谓”:为,是。“弈”:下棋。 2.考查多义词的理解。A.而:却,表转折/而:表承接。B.乎:这里相当于“于”,在 /乎:疑问词“呢”“吗”。C.之:的∕之:代词,代见到的景象。D.两个“也”都是表判断。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句中的“至、是、信、礼”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重点词语:得:领会。寓:寄托。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取。根据甲文“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乙文“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提取即可。 5.考查对文章内容额理解。甲文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乙文中欧阳修自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意思是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所以说,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欧阳修把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表明了作者年老时所追求的琴棋书酒之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品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上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全诗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晏殊)

(2)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李煜)

(3)求之不得,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关睢》)

(4)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蒹葭》)

(5)《龟虽寿》中,曹操借物自比,表达虽然形老体衰,但胸中任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中,概括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高远志向的千古警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春天”的句子,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B.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陈涉世家》就选自其中。

C.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在他的著作里,不慕富贵,不求荣利,对权贵和恶势力抱着轻视和嘲笑的态度。庄子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因此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赋”“比”“兴” 三类,表现方法有“风”“雅”“颂”三种。“兴“就是烘托、衬托,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事作铺垫。

 

查看答案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 请找出并改正。

(1)雀跃  褒贬  寒噤  无精打彩  言简意赅

(2)枯躁  腻烦  踌躇  鞭辟入里  浮想联翩

 

查看答案

积累与运用。

①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徜徉在唐诗宋词里,耳畔不时传来冷冷的泉声和观泉者的身影。这身影,杂夹着青石、落叶、梅枝,还掺和些月光、清风、松色。

②我曾多次在旅途中(        )过泉水,它们像那些(        )聚的藤蔓,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垂下,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绺,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磐。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立于澄澈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③这些高贵的清泉,汨汨流进我的心田,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汐。清泉流入我的身体,我会从心灵深处听到絮絮低语的泉声。每逢在人生的旷野上迷失,我会观照着流泉的走向,寻找前进的方向。

④奔波于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心里都有一汪清泉。有人寻觅不到的原因是由于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造成的。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这种清泉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就像爱。我等凡俗之人,当用淡泊宁静的胸怀澄清心泉,用心泉冲刷人欲物欲,用心泉涤尽如尘的烦扰。

1.请将正楷将下面的短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注意间架结构。

掬泉浣面                    絮絮低语   

2.请给第②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第①段和第④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其中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只写修改后的句子)。

4.请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