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 请找出并改正。
(1)雀跃 褒贬 寒噤 无精打彩 言简意赅
(2)枯躁 腻烦 踌躇 鞭辟入里 浮想联翩
积累与运用。
①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徜徉在唐诗宋词里,耳畔不时传来冷冷的泉声和观泉者的身影。这身影,杂夹着青石、落叶、梅枝,还掺和些月光、清风、松色。
②我曾多次在旅途中蹚( )过泉水,它们像那些攒( )聚的藤蔓,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垂下,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绺,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磐。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立于澄澈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③这些高贵的清泉,汨汨流进我的心田,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汐。清泉流入我的身体,我会从心灵深处听到絮絮低语的泉声。每逢在人生的旷野上迷失,我会观照着流泉的走向,寻找前进的方向。
④奔波于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心里都有一汪清泉。有人寻觅不到的原因是由于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造成的。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这种清泉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就像爱。我等凡俗之人,当用淡泊宁静的胸怀澄清心泉,用心泉冲刷人欲物欲,用心泉涤尽如尘的烦扰。
1.请将正楷将下面的短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注意间架结构。
掬泉浣面 絮絮低语
2.请给第②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1)蹚(__________)过 (2)攒(__________)聚
3.第①段和第④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其中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只写修改后的句子)。
4.请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按要求作文
一缕阳光、一抹微笑、一句祝福、一杯热茶,总是让我们暖在心头。一次跌倒时的搀扶,一次失意时的鼓励,一次语重心长的告诫,甚至,一次不留情面的批评,事后回想起来,也可以叩击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记忆。
在成长的岁月里,你一定有过这样心动的时刻,拿起手中的笔,以“那一种温暖”为题,写下你的甜蜜和温馨,留下你的震撼和感恩。
要求:①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② 字数600字以上,请保持卷面整洁。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坐在艾烟里的母亲
牧徐徐
出差正好路过老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还是想来个“突然袭击”,回家看一眼母亲。
一起出来的同事把我送到村口,然后自己留在车里说:“回来一次不容易,跟老妈妈多待一会,我睡在车里等你。”我感激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朝村里走去。
借着月光,我摸索着到了自家的屋前。可刚到门口,便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我赶紧敲门,但却无人应答。
“不会是家里失火了吧?”我连忙扒开门缝,眯上一只眼,朝里面看——屋内,灯光昏暗,而且有一股很浓的烟雾。再仔细一看,浓烟之中竟然坐着一个在打盹的人,正是母亲。在她的腿下面,放着一大堆“半燃半灭”的枯枝叶。
我一边使劲地摇晃着门,一边大声叫着“妈,妈……”母亲这才猛地惊醒了过来,连忙给我开门。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腿上的关节痛又犯了?”我忙问道,“去年寄给您的进口止痛膏药,您不是说贴过很管用,腿早就不疼了吗?”
“是管用,但天一冷不贴就又痛了。”母亲吞吞吐吐地说,“我舍不得贴,多贵呀,十多元钱一张。用艾叶熏一下,也能止痛的。”
我听后生气地问:“有什么舍不得的?贴完,我再帮您买。再说,您要是真想用艾叶灸,那也得去中药店里买制作好的艾条卷呀,哪能自己烧这么一大堆艾叶。”
“药店里的艾条得花钱买。”母亲反驳道,“钱得省着用。”
“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这浓烟对身体有伤害不说,倘若失火了,可怎么办?”
“不会的……”母亲虽然嘴上不服输,但能看出来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
艾叶枝是母亲在端午时从山上砍回来,然后晒干,以便在冬季关节痛时,点燃焚熏的……
清理完艾叶枝后,我来到村口,告诉同事让他先回去,并帮我请个假,“今晚我要住在老家,明天带母亲去医院……”
如果这次不是来了个“突然袭击”回家,我是怎么也不会知道母亲居然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治关节痛,她一直都在电话里骗我说,腿已经不痛了,让我安心工作……
一生勤俭节约,只为能把儿女们培养成人、成才,可等孩子们成才,远走高飞后,她还只愿待在乡下,并依然独自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不愿让儿女们为她多花一分钱,为此甚至不怕坐在半燃半灭的枯枝叶中,任呛人的烟雾一点点侵蚀自己日益苍老的身体。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选文的线索是什么?
3.文章朴素的语言里情感丰富。请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情感。
(1)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2)“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
4.假如把文题改为“说谎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5.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结尾处加上一个精炼的语段,才能把文章表达得更全面。如果你来加,你会写点什么?(不超过30个字)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______)
(2)将舐其喉(______)
(3)信不诬哉(______)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 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 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 止有剩骨/止露尻尾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最后一句中的“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