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爱的硬度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长大以后,我甚至忘记了母亲怀抱的味道,回避和拒绝她任何形式的亲近和主动示好,似乎只有和她对抗着、沉默着、屈从着才是我与母亲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②母亲很勤快。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
③母亲除了种菜还大搞养殖,圈里养着十多头猪,猪菜的事情分配给她的孩子们,柴火的事情她亲自带领孩子们去山上,在她锋利的斧头下,不一会儿功夫就能满载而归。我总是不能忘记我们以弱小的肩膀背起不堪重负的担子,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母亲巴不得一次就把山背到家里。每当我发出怨言与抗议,母亲就会骂我偷懒,并立刻举出我的小伙伴们谁比我小但背得比我还多的例子。
④在母亲的辛劳付出之下,一个家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⑤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子。常常是我们在外犯了错回来,劈头就会挨一顿棍棒,等父亲回来也许还会第二次挨打。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她永远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的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喜欢关心考试的结果。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⑦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作出好榜样。
⑧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她暴力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周围的村庄里推广开来。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⑨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在文字里。从小到大的作文里,一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
1.整体感知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爱的硬度”体现在哪些事上。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
3.结合文意,请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
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并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
(2)险躁则不能冶性______
(3)权谓吕蒙曰______
(4)孰若孤______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静/以修身 B. 意与日/去
C. 不可/不学 D. 肃/遂拜蒙母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秋词》
(4)__________,若出其里。《观沧海》
(5)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6)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
(7)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8)子夏曰: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9)《<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 “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之感,“子规”啼鸣含有悲伤之情,二者合起来便有了伤感的气氛。
C. “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D. 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隐含着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官的同情和悲伤之情。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琐记》中,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铁扇公主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鄙夷地看了我一眼。(“鄙夷”是形容词,“看”是动词。)
B. 直到捐献完成,才使我的心彻底安定下来。(将“才”删去。)
C.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一词是贬义词褒用。)
D. 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将“知识”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