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组( ) A. 菜畦(qí) 蝉蜕(tuì)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组(    )

A. (qí)    蝉(tuì)   绳(jì)   谷(bǐ)

B. 聚(cuán)  收(liǎn)  笑(nì)   憔(cuì)

C. 临(lì)    静(mì)    啬(lìn)  萏(hàn)

D. (jì)    黄(yūn)   巢(kē)   酝(liànɡ)

 

D 【解析】 D项的注音有误,“晕”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应为黄晕(yùn);“酿”注音有误,应为酝酿(niàng)。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岁月静好,芬芳满园,八年级,正是一个承上启下,雷雨交加的夏季。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我们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磨砺了意志,让我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我备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艺术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我们的身心,也让我们的青春岁月更丰富,更充实。加油吧,我的未来不是梦。

请以“八年级,一个         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写成记叙文;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⑤不得抄袭套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风雨荷塘

(1)凡到过济南的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座垂柳含烟的古城,处处留有荷花的印记。唐宋时,大明湖就曾被称之为“莲子湖”,其因就是当年城北十里荷塘的自然风貌。每当看到荷花,尤其是在异乡,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代诗人刘风诰赞誉济南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由此,我的眼前也就会慢慢浮现出那一方弥漫着荷香的池塘。

(2)那是一个夏季的黎明。雨丝很密,很细,很匀,很柔,轻轻地吻着我的脸、我的手,脆生生、甜润润、凉爽爽的……

(3)我踏着寂静弯曲的石径,不知不觉来到雨幕笼罩的荷塘。远远望去,绿柳丛中躲藏着一幢新房,白墙、红瓦、尖顶,犹如安徒生童话里的风景。白屋,绿浪,粉荷,黄篱……组合得格外协调、自然而柔和。近处,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撑起或深蓝或草绿或嫩黄的伞盖,细雨落上去,如蚕食桑叶,若石击深潭……每一柄荷叶都像一把神奇的乐器,弹奏悠远清脆而让人沉醉的音响。

(4)滴翠的荷叶,落上雨丝,若打了蜡一般,油光闪亮的,迎光处澈明,背光处微暗,错错落落地遮住了整个荷塘。一滴滴雨丝刚栖落荷叶尖,瞬间又收缩为小水珠,潺潺滑下叶中央,密密匝匝的,一会儿凝成晶莹的大水珠,滚动着,磨蹭着,嬉闹着。调皮的风把叶子弄翻,水珠或跳上另一片叶子,或一个跟头跌进荷塘里。

(5)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

(6)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恰如一幅幅巧夺天工的水粉画,一首首意境朦胧的抒情诗。

(7)我的脚步惊飞了一只被雨淋湿了翅膀的小鸟,几滴水珠溅在我的衣衫上。树丛中,荷叶间,几只不知名的鸟虫在轻轻地叫着,不知在觅友交谈,还是在寻找食物?

(8)一切生命在这神秘的荷塘,在这绵绵的雨雾里,萌发出一种难以言尽的渴求,或是期许。我心净如镜,任雨丝洗濯我的衣衫和我的视野,任荷风吹拂我的记忆和我的思绪。

(9)不知不觉,我敬仰起荷花来啦,雨中的荷花你遮我、我护你,你搀我、我抚你,抓住季节吐叶展蕾,忙活自己的事;虽然屡遭风雨,仍相亲相爱,交臂挽手,盘根结节,紧紧抓住脚下这深深的淤泥,展露同一家族令人销魂的形体。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

(10)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神奇而浪漫的荷塘之上溅起一片云,一片烟,一片雾,一片梦。

(11)黎明的荷塘气象万千,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奇奇幻幻……

(12)在我的眼里,这就是济南——因了荷塘,雅得别致;也因了荷塘,不惧风雨……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

(2)荷花在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由远及近,多感官描绘了风雨中的荷塘:

(1)(远望)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听)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嗅觉:轻嗅缕缕荷香,飘逸空灵。雨与风,光与影,声与色,互相交错,彼此交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3.结合全文, 说一说“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你觉着“我”要把自己重塑成怎样?

4.仔细品读文章开头与结尾,本文除了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精神的赞美,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⑴她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常带她去大学的露天电影院看电影。开演前几分钟,她忽然跑去买冰棒。买好了一回头,所有的灯都灭了,墨黢黢的场上,无数黑压压的人头和背。试着向记忆里的方向走几步,全没有相关线索。一急,她带着哭腔大喊,“爸,爸爸……”顿时无数此起彼落的应答和笑声,十七八岁的大学生们,在占她便宜。她都快放声大哭了,父亲从人群里挤出来,微蹲身把她一牵。

 一次为什么事,迫不得已要去父亲办公室找他。脚步踩在木地板上,激起巨大回声,她噤声不敢动。有人过来问她找谁,她一时混乱不堪,“我……”是该说“我爸”还是父亲的名字?就噎住了。

⑶忘了是什么事这么着急,不能再等下去,她只得小声小气叫一声,“爸……”声音像飞不起来的鸟,到半途就折翼跌落。连隔壁办公室的人也没回过头来。

⑷脚步却匆匆响起,父亲从上一层楼急急跑下来。

⑸时光是冷酷的跷跷板。她一天一天走向生命之巅,也就是父母缓慢地退场。

⑹一昼夜的仓促,已足够决定生死了。

⑺早上七点,刚吃完早餐的父亲突然呕吐;八点,他独自到医院打针;上午十点,她去医院看父亲,一眼看见殷红的血,正一点一滴输入父亲血管;中午,父亲转入危重病房;下午,她和姐妹们,把隐瞒已久的父亲的病情向母亲和盘托出;傍晚,身为医生的二姐,听完主治医生的最后陈述,极力克制、尽量冷静地说,“是,我们选择不手术。是,我来签字。”——早在三个月前,已经知道手术的徒劳。

⑻而仍然一无所知的父亲,还在病房里,打听他北京的新居,絮絮叮嘱细节。父亲周身插满管子,每一根里面都是一个生的希望。他只觉不耐,说这针怎么总也打不完,屡屡想要调快点甚至拔下来。她连忙安抚父亲,“房子装修好了,你和妈去住一段时间吧。”父亲想一想,“等明年春天吧。”

⑼夜深了,父亲渐渐睡去。她宁愿相信这是睡,而不是时断时续的昏迷。第二天凌晨七点,父亲恍惚地醒一下,嘟哝几句,口齿已经很不清了,却都听得懂,是让在他身边守了彻夜的女儿们去休息。

⑽八点,医生过来,喊父亲“胡老师”,父亲眼皮动一动,是残存的一点意识;八点半,再喊他“胡老师”,没反应;喊名字,也没有。

⑾她倾身上前,轻轻叫一声:“爸,爸,你听见了吗?”

父亲的头,微微向她的方向动一下,嘴里含混地“唔”一声。

⒀这是父亲给世界留下的最后声音。而血压计的指数,一格一格 跌落……八点五十三分,医生关掉了所有仪器。

⒁痛与恨紧密相连。她自此不信鬼神,诸天神佛都瞎了眼;每一位桑榆暮景的老者,她都看着不顺眼,为什么人人都比父亲多了时光,却又一次次,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

⒂深冬时节,她上班。看见门外有灰灰的微光——终一生,她都是孤儿了,天气与心态,一定悲凉。出门才看清是落雪,已经来不及,踩成雪后成冰的台阶上,一跤滑倒,“哎呀”一声。分明是叫天天不应,她却听见耳侧有低微的一声“嗯”,跟父亲临终前的那一声完全一样。又一次,在遥远的地方的父亲,回答她的呼唤。

⒃霎时间,她跪在冰冷污脏的雪地里,泪如雨下。这一生,风来雨往,俯里仰里,她都会听见父亲最后那微弱的一应。她只做了父亲三十年的女儿,而父亲的疼爱和宠眷,却要长长久久地,伴她一生。

1.本文围绕“唤”,一共写了父亲在世时的三件事,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2.试分析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她只得小声小气叫一声,“爸……”声音像飞不起来的鸟,到半途就折翼跌落

3.文章第⑿与第⒂段划线部分两次写到了父亲临终前的应答,有什么不同?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三峡

    由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额,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乘御风___________ 

(2)哀转久_________

(3)夕日欲_________   

(4)其奇者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乙两文都写山川,甲文语言清丽,乙文语言精练生动。

B. 甲、乙两文都提到了猿鸣。都是为了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

C. 甲文中的山具有连绵高峻的特点。而乙文则只突出了山高的特点。

D. 甲、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甲、乙两篇文章在写景时,都用到了多种景物描写的手法。请参照示例,选择其中一种,进行简要分析。

示例:两文都运用了俯仰结合的方法,甲文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是俯视,“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乙文中“高峰人云”是仰视,“清流见底”是俯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的作品。

(2)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你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