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三峡
由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额,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乘奔御风(___________)
(2)哀转久绝(_________)
(3)夕日欲颓(_________)
(4)与其奇者(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乙两文都写山川,甲文语言清丽,乙文语言精练生动。
B. 甲、乙两文都提到了猿鸣。都是为了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
C. 甲文中的山具有连绵高峻的特点。而乙文则只突出了山高的特点。
D. 甲、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甲、乙两篇文章在写景时,都用到了多种景物描写的手法。请参照示例,选择其中一种,进行简要分析。
示例:两文都运用了俯仰结合的方法,甲文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是俯视,“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乙文中“高峰人云”是仰视,“清流见底”是俯视。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的作品。
(2)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你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仔细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
新华社山东2018年3月4日电73岁的王加荣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房一村农民,过够了苦日子的她,从小就养成捡拾散落在田间粮食的好习惯。每年“三秋三夏”,她不顾子孙的反对都要到田间捡拾掉在地里的小麦、水稻、花生等粮食。30年不间断地捡拾粮食,只是因为她“过够了苦日子”,知道粮食的可贵、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⑴请你根据相关内容,拟写恰当的新闻标题。
⑵针对这则新闻,请你给王加荣拟写一段赞美词。(要突出王加荣的优秀品质)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
(2)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4)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5)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
(6)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 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 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 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 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月球车“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B. 这篇报道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C.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D.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而且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