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这么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

请以“这么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例文 这么爱 关爱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关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关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关爱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地滋润。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就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在一个凉爽的周日,天空万里无云,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不时吹来阵阵微风,是个游玩的好天气。奶奶决定带我去公园玩,路过了一条街道。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一片繁华的景象。可是,我们很快地注意到和谐之外的画面:在路边有一个小女孩,她长得很漂亮。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乌黑的头发,还穿着旧校服。但是她没有双脚,坐在一个小滑板上,靠写字来乞讨。好在面前摆着墨、纸还有一个装钱的小铁桶,手里拿着一只毛笔,写出了七个大字:祝大家平安幸福。字写得真好看!大家纷纷停下来问她:“你的父母呢?”“你怎么不去上学?”突然,她泪流满面,抽泣着说:“一……一场车祸……夺走了父亲的生命和我的……双脚,妈……妈妈现在重病在身,急需要用……钱,我只好在这里……乞讨。”我想:她这么可怜,这么早就失去了父亲和双脚,还要在外面乞讨,我一定要帮助她。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走过去往她的桶里投了妈妈今天刚奖励我的五元钱,大家也都纷纷献出了爱心。 奶奶告诉我: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足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 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问,是啊!只要人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们的家园就会更加温馨美好! 【解析】 “这么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爱”,去发现“爱”。我们生活在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写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是: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爱的方式”是: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爱的方式”是: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爱的方式”是:纯真的爱;朋友之间“爱的方式”是:诚挚的爱;邻里之间“爱的方式”是:融融的爱……,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的熟悉的题材,立意行文即可,注意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要合理地运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1)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画横线的三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母亲端上一盆儿汤”,为什么“朝我使了个眼色”?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藏羚羊跪拜

王宗仁

①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叉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叉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族聚居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⑦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⑧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叉子枪……

⑨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的理解。

2.文中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简要概括体现老猎人“慈善”的细节。

3.文题“藏羚羊跪拜”将藏羚羊人格化,突出了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④段老猎人“心头一软”是他明白藏羚羊是在求他留它孩子的一条命。

B. 第④段老猎人枪杀跪拜的藏羚羊是因为他是猎人,杀生是他谋生的手段。

C. 第⑤段中老猎人难以入眠是因为不寻常的遭遇让他预感自己可能做了错事。

D. 第⑧段中老猎人埋掉他的叉子枪是因为他被藏羚羊神圣的母爱感动。

5.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宣传这一主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有剩骨_____

(2)目似瞑,暇甚_____

(3)一狼其中_____

(4)狼亦矣,而顷刻两毙_____

2.与例句“一狼洞其中”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相同的一项是(   )

A. 恐前后受其敌

B. 屠乃奔倚其下

C. 屠自后断其股

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汉字,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看着它们,不能不让人产生遐想。

班级开展“走进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辨析结构)从字形结构上来说,现代汉字可分为形声字、会意字和记号字。请从“村、水、抓、山、明、林”中任选两个字,指出其造字方法(形声、会意、象形)。

①所选汉字:__造字方法:____

②所选汉字:__造字方法:____

(2)(妙解汉字)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外,还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例如:"俗"字,就是一个人一个谷,人吃五谷,即是俗。但是谁又能脱俗呢?除非不食人间烟火。还有"仙"字,人在山中就是仙,因为摆脱了市井尘世的困扰。

请你仿照这种解释,从“雅、趣、研”中任选一个,说说“汉字中的哲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感悟)鲁迅对中国文字的评价: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从汉字音形义的角度,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汉字的赞美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春天的感悟。

例句:春天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用那神奇的魔法棒,变来了南飞的大雁和轻灵的黄莺,让天空变得更加热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