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青月 徐保卫 ①山水有情。美丽的香山,歇在美丽的太...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青月

徐保卫

①山水有情。美丽的香山,歇在美丽的太湖之畔!

②父亲,上世纪20年代,出生在那里,出生在一个昏暗的老屋里。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从师学会了木匠手艺,而且成了远近闻名的优秀木匠。后来,能到上海一个大学的建筑设计院工作,也是因为他的不一般的木匠功夫。香山木匠,举世闻名!

③我第一次去香山,是父亲满头大汗用肩膀掮了小小的我去的。一条弯弯的小路,在一条弯弯的小河边。正值桃红柳绿,一路上,风和日丽……在父亲高大的身上,我开心得很,因为还有凉丝丝的薄荷粽子糖。在香山乡下的老屋前,我看见太湖就在不远处,岸边有发青的芦苇在水浪的摇摆下,微微朝我点头。老屋的后面是青青的麦田,还有金子般抖动的朵朵菜花黄。依稀记得,黑灯瞎火,晚上和抽了好多烟的父亲,睡在昏暗的老屋里,我闻着浓浓的稻草味,听着太湖水的阵阵拍岸声……好想家里的小床啊!我,做了一个好怕好怕的梦!梦里的月亮是青青的!青辉下的树影里,像有鬼的样子。

④我第二次去香山,是捧着父亲的骨灰盒去的。已是仲夏了。一路上,汽车颠簸,车窗外的风景,跳动不停!在香山乡下的老屋后面,我看见山岙里有一片乌云在游移……很快,天空下起了雨。细细的雨,朦胧了我眼睛!看着一棵青青的大树下,凸凸的一个小坟头……我终于哭了!父亲,你本来不会这么早早离世的!是大革文化命的汹涌浪头把你淹没了!古典建筑,精美模型,何谓“封建糟粕”?我忘不了啊,那天,把你的不闭眼睛给轻轻抚合……你为什么不坚强呢?你曾经教化我的却是——要坚强!晚上,我孤独地睡在昏暗的老屋里,久久不能入睡……后来,有一个梦——是父亲!他在一棵青青的大树下,默默站着……树梢上,明明是一个青青的月亮!

⑤我第三次去香山,是一个清明节,我和姐姐一起去为父亲扫墓。一路上,全是平坦的道路,很快就到了。香山,还是那么美丽!可是,父亲的那个小坟头,不管我们怎么找,就是找不到了。找不到了,那棵青青的大树!乡下的族人告诉我们,那时候,村里“学大寨”,不得已,把土地动用了……混乱中,不知道把你父亲的坟移到了哪里。晚上,在昏黑的老屋里,我等姐姐睡了以后,独自走了出去。希望,青青的月亮,能够领我到父亲的安息处!可是,只听见太湖的呜咽声,只看见香山的沉痛影……哪里有父亲的一陌灵魂?我泪流满面……只能默默念叨——叶落归根,归吧,父亲,你就是香山了!

多年以后,属于父亲的一纸“平反证明”,在我的手里很轻很轻,但我知道,在父亲的灵魂里很重很重!

⑦山不转,水转。现在,我会常常去香山转转。因为,香山常在梦里!在梦里……青青的月亮下,有棵青青的大树:青青的影子里,有父亲默默地站着……过“节”的时候,我不会忘了点上一支掐掉过滤嘴的香烟,朝着香山方向,默默地祭奠!在青青的月亮下面,冥钱的烟火也是青青的……在青青的月亮下面,低头空撒的青梅酒,也是一泼青青的思念泪!

1.请概括一下我三次去香山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

2.请你从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角度来具体赏析第⑤节划线句。

3.如何理解第⑥段“多年以后,属于父亲的一纸‘平反证明’,在我的手里很轻很轻,但我知道,在父亲的灵魂里很重很重!”的含义?

4.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请你说说文章以“青月”为题的作用。

 

1. 第一次:开心又害怕;第二次:伤心又孤独;第三次:悲伤又思念。 2. 都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本文用香山的沉痛、太湖的呜咽来侧面烘托了我找不到父亲安息处的悲伤。季羡林用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的同情烘托了作者对愚氓灭美的悲愤。 3. 很轻是因为这张平反证明的纸分量很轻,很重是指这个平反证明对于父亲来说非常重要。 4. 结构: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青月”;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5.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渲染了清冷的环境氛围;含义丰富,包含着我对父亲的思念和爱;题目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情节,结合事件内容,去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第一次上香山,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文中写到:“在父亲高大的身上,我开心得很,因为还有凉丝丝的薄荷粽子糖”,“我,做了一个好怕好怕的梦!梦里的月亮是青青的!青辉下的树影里,像有鬼的样子”,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心情是既开心又害怕;第二次上香山,是在第四自然段,这一次去“是捧着父亲的骨灰盒去的”,“我终于哭了!父亲,你本来不会这么早早离世的”,可以看出当时的我是既孤独又伤心;第三次上香山,“是一个清明节,我和姐姐一起去为父亲扫墓”,“父亲的那个小坟头,不管我们怎么找,就是找不到了”,所以那时我的心情应是既悲伤又思念。根据分析整理出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的比较与赏析。解答此题按题目要求先找出两个句子在写法与修辞上的共同点,然后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即可。经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两个句子在写法上都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要,用香山的沉痛、太湖的呜咽来侧面烘托了我找不到父亲安息处的悲伤。用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的同情烘托了作者对愚氓灭美的悲愤。在修辞上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拟人,将香山、太湖、群树、荷花拟人化,渲染一种悲伤的气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生物航油的商业困境

①对精明的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企业而言,“绿色航空”既能减少传统航油的使用,又能博得绿色环保的口碑,如果能降低成本,何乐而不为?

②虽然生物航油在环境保护和能源挖掘方面有积极意义,但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均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能否以生物航油替代现有的航空煤油,尚未有定论。“毕竟刚刚获得许可,要实现大规模的商业运营,感觉这中间还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多位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③航空业已经制定了清晰的减排路线图,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要求,航空公司需要每年提高1.5%的燃油效率,并且在2020年全面实现全球航空业破排放零增长的目标。与其他行业相比,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难以应用于航空业,而生物航油是目前惟一可行途径。生物航油转化后分子结构与传统石化航油一样,可以直接添加使用而无须更改发动机等设施。

④然而,当前,由于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链,生物航油还存在一些产业初期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产能和价格等方面。

⑤稳定的原料来源,始终是制约航空生物航油商业化应用的最大瓶颈。2012年1月,德国汉莎航空就是由于库存的生物航油即将耗尽且没有其他来源,决定终止其使用生物航油的定期商业航班。

⑥除了原料供应跟不上外,生物航油对航空而言,还是太贵了。

⑦由于从生物油中最初产出的是柴油,需要第二次分裂去破才能产出航空燃料,因此生产成本要高于传统燃料。芬兰航空的一位副总裁就曾说过:“限制生物航油应用的3个因素是‘价格、价格,还是价格’。”一般来说,生物航油的成本价是传统航空燃油的2至3倍。

⑧这绝非危言耸听或者忽视环保因素,而是一本实打实的经济账。

⑨在各项成本中,航油成本占据了航空公司的较大部分,对于2017年上半年业绩,各家航空公司在财报中都提到高昂的航油价格拉高了营业成本,属于业绩增长的不利因素。今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同比增长27%,而国内进口航空煤油到岸完税价同比增长则接近40%。

⑩航油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航空公司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航空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拿出目前数倍的价格去采购生物航油之前,航空公司必须要算清楚经济账。事实上,由于目前世界原油价格处于低位,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冲击很大。

“这意味着成品价格还要更高,如果没有补贴政策支持,较高的售价会打压航空公司的购买积极性。”航空公司相关人士坦言,乘客也是产业链上的关健一环,成本压力的转嫁要考虑其承受范围。

这也正是当下我国生物航油发展的商业困境,因为尚处于研发期,无论是原材料还是转化技术都维持在较高的价格水平上,高昂的成本抑制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业内人士看来,世界生物航油经历了技术研发、试飞等阶段,目前发展已初具成效,但要达到大规模商业化的应用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时期。如何度过这一低迷时期,要看政策层面的扶持力度。

1.读了全文后,说说“生物航油”要普遍应用到航空运输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2.划线句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说说文中“成本压力的转嫁”是什么意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题目。

(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②然是中有深趣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山共/五交辉    B. 康乐以来/非亭午夜分

C. 负势竞/横柯    D. 天下独/猿则百叫无

2.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雾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结合诗词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早行”之“早”的?

2.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与“啼鸟两三声”一句不相同的是哪一项?

A.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B.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馨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C.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____________,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_________,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_______,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老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