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本文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什么主要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写出这一特点的?

2.阅读第④段,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3.“山坡上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什么?

4.比较A、B两个句子,你认为哪句更恰当?为什么?

A句: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B句: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

答:__________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句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从修辞的角度)

 

1. 温晴 山景 水色 2. 描写济南雪后的山景。 3. 卧”指轻轻躺着,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和村庄人格化,写出村庄和雪的宁静而又动人的情态。 4. A句; 准确地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有风,但风很小。 5.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本文首先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与北平、伦敦及热带地方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在写过对济南的总体感受之后,分别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文中二至四段写济南冬天的山。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远山,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五段描写济南冬天的水。极写水藻之绿,衬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写水“不忍得冻上”,具体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暖和”。 2.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抓住此段的景物描写来概括即可。此段写的是小雪后济南山的美丽景色。 3.考查对词语的品析。“卧”字之所以用的巧妙,是因为用动态的词把静止的积雪写活了,生动有趣。表现出雪的灵气和把雪拟人化了。 4.考查对句子的品析。A句中“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不说“没有风”,而说“没有风声”,非常准确、贴切。济南的冬天不可能没有风,有风而风声并不大,所以没有风声,这也恰切地表现出济南“温晴”的天气的特征。 5.考查对句子的赏析。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照射下雪景的娇美,蕴含着景中情和内在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李生论善学》节选)

(注)①志:记。②盖:大概。还:同“旋”,转身。

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的含义。

⑴不亦乎? __________             ⑵王生学而不得法________

⑶博学而__________              ⑷王生益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何以谓之善学也。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学而不思则罔          (2) 盖学贵善思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与态度。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动荡漾的样了。

C.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

D. 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请你谈谈对“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理解。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树叶子却绿得发亮,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时光飞快,要懂得珍惜时间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诗仙”李白的一生离不开“月”和“酒”。请写出李白诗中含“月”的诗句。(写出连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一个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将先生的照片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无民族偏见、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B. 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共二十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D.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白朴、王实甫合称“元曲四大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阅读名著既可以积累知识,又能提升素养;阅读名著既可以丰富感情,又能陶冶情操___             ___。人,只有具有良好的修养,才会被人们尊重。人的修养除了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更多的是从我们接触的文学作品中得以陶冶,得意提升。文学名著以它独特的文字魅力,蕴含着生命深层的情感和感悟,积累了文化思想的结晶,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通过阅读名著,使我们可以积淀自己的智慧,找寻自己的精神乐园,从而提升自我修养。

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凡是那些除了课本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这就强调了阅读名著文本的重要性。要学好语文,不仅要靠课内,但是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对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2.请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积___________(2)_________(3)陶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3.第①②段中画波浪线处有语病,任选一处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改为: 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第①段中划线句子,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两组词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缭亮       怂恿       头衔        力不暇供

(2)造仿       央求       冤枉        呼朋引伴

(1)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2)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