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认错是一种教养 说到教养,陈丹青先生举了一个自己...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认错是一种教养

说到教养,陈丹青先生举了一个自己缺失教养的例子。陈先生喜欢逛古董店,到罗马旅游,找到专卖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看过去。在一家,陈先生进去后,就埋头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风度的老先生问价钱。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陈先生很奇怪:“为什么都不卖呢?”老先生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陈先生当即脸红到脖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缺乏礼貌和教养,立即给老先生认错,赔礼道歉。

现在我们有些出国旅游购物的人,腰包鼓鼓,动不动把人家店里的货品甚至奢侈品都能买断档。改革开放初期,咱们可没这么阔气,记得当时我的月工资不足百元。当时一名非常著名的棋手出境比赛,闲时逛商店,进门就拿起一双价值万元的皮鞋比划,店员轻声提醒:“先生小心点,这鞋子很贵的。”棋手一听,怎么地?看不起中国人是吗?不用看了,给我包起来。他把这事当成为国争光了,回国后接受采访还津津乐道,很多人也觉得他给中国人长脸了。我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劲,但不知差在哪儿。经陈丹青先生这一提醒,原来差这儿了:教养。进人家的店,招呼都不打一个,随手翻人家的贵重货品,是缺乏教养的表现。人家提醒你小心,是善意,你认为被小看了,一赌气将鞋子买了,只说明你不差钱,你差的是教养,你认识不到自己的错,从而也无从认错。

我们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认错的。《论语·子张》中有“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易中天先生认为,这强调的是,认错不是一般的行为,认错是教养,甚至还需要有资格,即必须是“君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易先生解释说,在孔夫子的时代,君子,即“君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王子”(天王之子)、“公子”(公侯之子)、家君(大夫之君),这就是“士”,也叫“士君子”。这些人,犯了错误,当然都看得见(“人皆见之”);改正错误,当然都崇敬他(人皆仰之)。而后“君子”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君子”一词有了德性。有了德性,所以“君子”们,也就非常在意自己是否犯错,一旦犯了错,赶紧老老实实地认错。在《论语》中,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16岁拜孔子为师,深受孔子教诲,一生讲求合乎礼制,谨守道德规矩。

文明是相通的,东方文明是这样,西方文明也是这样。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导师是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冯·卡门就是一个时刻反省自己是否有错,有了错,都要郑重其事地认错的人。冯·卡门每星期都要主持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专家权威,普通学生,一律平等,畅所欲言。钱学森回忆,他那时年轻,有点初生牛犊的劲儿。有一次讲完自己的论文,有位长者提出意见,钱和那位长者争论了起来。事后,冯·卡门告诉他,那是力学权威冯·米塞斯。但是,你的意见是对的,我支持你。在学术问题上,钱学森和冯·卡门之间也有争论,有时还非常激烈,话语尖刻。有一次,钱学森和冯·卡门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冯·卡门一气之下,拂袖而去。当晚,冯·卡门经过认真思考,认识到钱学森是对的。次日一上班,年过花甲的冯·卡门爬了三层楼梯,来到钱学森的小办公室,敲开门,恭恭敬敬地行个礼,说:“钱,昨天的争论你是对的,是我错了。”冯·卡门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如此认真地认错,反映出的是教养的美德和人格的光辉。

中国古话讲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论语·子张》上说了君子犯错了会痛快认错改错;那么,小人犯错了会怎样呢?这,《论语·子张》上也说了:“小人之过也必文”,即小人对于自己的错误,是一定要掩饰的。是否可以这样说,犯错之后是认错还是掩饰,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试金石,也是一个人是否具有教养的标志。

1.文章开头第一段列举陈丹青先生的事例在文中有何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把你对文章的阅读感受写下来。(不少于100字)

 

1. 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形式新颖,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示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敢于承认错误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勇气:当我们面对错误时,是勇敢地面对,还是胆怯地逃避?逃避的人看似得到了暂时的幸福,但是他们没有及时地改正错误,最终一错再错,导致了更大的损失,而勇敢地面对错误的人,则终止了损失,这正是文中所说的,认错是一种教养,更是一种态度。 【解析】 1.本题考查议论文第一段的作用。议论文第一段的作用常常有: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论证论点,形式新颖,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第一段列举陈丹青先生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认错是一种教养,且是运用了事实论据论证了此论点,以事例开头,形式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结合文本谈感受的能力。首先针对文本确立观点,如敢于承认错误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勇气。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来谈勇敢面对错误的利与胆怯地逃避错误的弊。最后强调论点。可用总分总的结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赵明聪是中国人民大学在读研究生,他的父母已经快60岁了。父亲在事业单位工作,年轻时喜欢下象棋,可如今家附近的象棋摊都撤了,便没地方玩了。母亲主要在家,较少出门参加活动,赵明聪说:“他们好像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把关注点都放在了我和姐姐身上,每周至少会给我们分别打两三个电话。”

民调显示,69.7%的受访青年表示父母将生活兴趣点都放在了自己身上。作为父母,关心孩子是肯定的,但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圈,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也不好。一来,越担心孩子越心忧,孩子终归是要长大的,我们总要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闯。二来,老人念叨得多了,可能会引起年轻人的反感。孙军认为,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父母要做的是引导他们,而不是压迫捆绑他们。

材料三:“父母住在小县城,朋友圈小,社区娱乐设施不够完善,再加上身体不太好,就更不喜欢去户外运动了,只能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我和姐姐身上。”赵明聪说。父母将全部关注点都放在子女身上,50.6%的受访青年认为是由于父母没有了对生活的好奇心,不喜欢接触新事物。其他原因还有:不愿改变多年生活习惯(46.2%),认为网络可有可无,浪费时间和费用(40.6%),跟不上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33.9%),没有人带着他们认识新事物(37.7%),害怕用坏手机、多耗费话费(24.7%),以及子女长期在外,老人牵肠挂肚(22.7%)等。

材料四:“我有个同学上大学后,她的妈妈很孤独经常和她打电话抱怨生活无聊,我同学了解到她妈妈喜欢跳舞,就鼓励她去跳广场舞,结果她妈妈爱上广场舞后,都没时间跟她聊天了,让人哭笑不得。”郑州市一家公立医院医生黄静认为,子女一定要抽出时间多和父母聊天,同时可以根据父母的爱好,鼓励、引导他们去参加些娱乐活动。

如何帮助父母找到更多的生活乐趣?调查中,71.3%的受访青年会为父母寻找新的兴趣点,丰富生活乐趣;57.3%的受访青年希望多与父母沟通交流;57.1%的受访青年希望让父母树立与社会接轨、活出自我的意识;41.2%的受访青年会向父母介绍新鲜事物,耐心引导。

朱红文认为,父母要学会处理好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即使是老年人,也需要不断学习。若放弃太多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只盯着孩子,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也未必有帮助。父母有自己的兴趣,有不断进取的心,也是承担起了一个“社会人应尽的责任”。他认为,有时候孩子的成长是独立的,父母给予的爱和帮助越多,孩子就会越成功。“很多在父母强大羽翼包裹下的孩子,都不太会处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图片的内容和寓意。

(2)阅读并分析材料四的内容,为了让更多父母摆脱单调生活,能够与时俱进,请你给子女提两条可行的建议。

(3)如果你是材料中有压力但又觉得有责任去帮助父母了解新生事物的子女中的一员,想通过和父母沟通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并且丰富父母的生活,你将如何进行沟通?(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叔子巧谏

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家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注)①公叔文子:人名,复姓公叔。令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②公叔子:人名。③上:指朝廷。④缕:线。⑤仓廪:仓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欧阳修)意:意趣、情趣。

B. 余强饮三大而别。(《湖心亭看雪》张岱)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范仲淹)景:日光。

D. 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韩愈)祗:却。

2.以下四项为“喑”在古文中的释义。文中“严则下喑”中“喑”的意思是(    )

A. 不敢说话    B. 恚怒声,相当于“嗯”

C. 声音互相应和    D. 悄声耳语

3.公叔子进谏公叔文子的言语中,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下列表述不符合其治国理念的是(    )

A. 当权者不宜过于严苛

B. 贤君要听取臣民意见

C. 要让老百姓敢于讲话

D. 统治者要施仁政于民

 

查看答案

下列古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中,描写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 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B. 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想要突破时空的阻隔,让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联系起来的美好祝愿,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

C.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游人的“乐”反衬太守的“乐”。表明了太守知音难遇,凸显了他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抑郁和孤独之感。

D. 张岱《湖心亭看雪》中,“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采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雪景,使宇宙的广阔和人的渺小形成对比,烘托出水天之间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欧阳修)

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B.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张岱)

译:不要说相公痴,再没有比相公您再痴的人。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范仲淹)

译: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D.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小石潭记》柳宗元)

译:阳光照到清澈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hú)叶落山路,(zhǐ)花明驿墙。(《商山早行》温庭筠)

B. (yǔ)偻提(xié),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欧阳修)

C. 是日(gēng)定矣,余(nú)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张岱)

D. (huán)们知道他要捉(nòng)刘姥姥。(《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