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 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jiè) 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 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通“喝”。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一小舟______

(2)余饮三大白而别______

(3)大雪深三尺______

(4)坐久清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3.选出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

A. 舟中人两三粒

B. 从百步街旋滚

C. 义不杀少杀众

D. 广起,夺杀尉

4.《湖心亭看雪》一文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5.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都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1)撑(船) (2)尽力,勉强 (3)上下,左右 (4)冷,清冷 2. (1)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山峦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 3. D 4.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5. 【甲】文中阔大、纯净的雪景映照出张岱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在冰天雪地中,心灵脱去俗累,自由洒脱。而【乙】文雪景的苍凉折射出张岱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强(qiǎng)”:尽力,勉力。“拏”:撑(船)。“许”:左右。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一,全或都,一概。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呆白:苍白 3.考查对多义词的理解。A罢了。BC表示修饰关系。D与例句都表顺承。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突出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湖中人鸟声俱绝”仍出来赏雪。 5.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甲文,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乙文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作者高洁、超凡脱俗、遗世独立、孤傲、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雪景的苍凉也折射出人生的渺茫和挥之不去的对于故国(明朝)的深深思念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里面有大境界

刘波

(1)国字“大”与“小”,好写,易记。但中国人对“大”与“小”的心结,百转千回, 纠缠不清。

(2)造字者给了“大”和“小”不同的身材相貌,赋予了它们迥异的禀性和气质。“大” 一出场,便空中一“横”,着实霸道,一撇一捺也颇有气势。“小”却谦逊得多,一“竖” 露出十足的顺从,两个点儿,也都是大头朝下,不望高远。

(3)说来,国人是“好大恶小”的。封建社会,走仕途、吃俸禄的各级官员被称为“大人”, 田野劳作、忙碌营生的百姓被叫作“小民”,一大一小,强弱分明、高低立现。那时的“大” 与“小”,代表不同阶层地位。“学而优则仕”,也就成了“学而优则贵”“学而优则大”, 舍小逐大,人同此心。时至今日,国民求“大”的心结依存,做人要当“大人物”、办事要 有“大手笔”、为文要著“大文章”、行武要当“大英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好像 唯有这样,方显大丈夫之万丈豪情、志在鸿鹄。

(4)这种“大”,也与传统和文化有关。一般来说,大,象征着广袤与辽阔,象征着壮丽 与强盛。一个人力大,便平添几分勇气,不受欺侮。与“大”相关的词,多含褒奖和喜庆, 如大公无私、大义凛然、a 等等,不胜枚举。谁能做到处事大度、举止大方、心怀 大量、为人大气,便受人爱戴。个体奋斗追求大成绩、家庭生活讲究大团圆、社会经济寻求 大发展、国家民族实现大一统,这些目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由此可见,“大”的确包含 着众多积极向上的因素和值得追求的价值。

(5)相反,“小”就不那么受待见了。诸如小肚鸡肠、小人得志、b____这般,不 会为人称道。当然,在与“大”的对峙中,“小”也不总是一败涂地。小巧玲珑好于大腹便 便、短小精悍强过五大三粗、小心谨慎优于粗心大意。一个产品,小而精胜过大而糙;一个 企业,小而强胜过大而弱。在这里,“小”体现出来的是精密细致、严谨周到,少了空而虚 的东西。

(6)“大”与“小”的话题,环顾四周,俯拾皆是,它们与历史相伴,与现实相伴,与生 活相伴,与你我相伴。A 你有你的“首富梦”,我有我的“小确幸”,人生理想,没有贵贱, 但都要通过一步一脚印、一天一积累地实现。B 其实,“小”是“大”的基础,能决定“大” 的程度。C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无论是企业还是产品,从小处入手,把细小做精,不愁干 不成大事业。D 忽视这些,再大再美好的目标,也难实现。而目标虽小不受瞩目,但无数“小 目标”的达成,就能走向大目标。

(7)君不见,“小”的两个点儿不正像一对翅膀?你若奋力一跃,亦能振翅高飞。

(选自《人民日报》2016 年 10 月 20 日)

1.给第(4)(5)段空缺处分别填写一个四字短语:a 处填    ,b 处填   

2.联系上下文将“不少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人生目标定得很大,却缺少脚踏实地的作风, 只想干大事,不愿做小事。”这句话填入第(6)段何处(    )?

A. A    B. B    C. C    D. D

3.本文第(7)段有什么作用?

4.联系本文和链接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一个生活实例来阐释你对“成功”的理解。

(链接材料)

材料一:有一家叫“风火轮”小小的速递公司,它的投递员从城北赶到城东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为了保证非典时期客户的安全,他按公司规定见客户时带上了口罩;他双手捧起快件递到客户手中,说声“让您久等了,请把快件收好”。小小的“风火轮”公司以其守信和特别的细节——口罩,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一时之间,闻名遐迩。

材料二: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查看答案

白银的水罐

鲍尔吉·原野

(1)井是村庄的珠宝罐。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

(2)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3)那些远方的人,见到炊烟像见到村庄的胡子,而叫做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有的 地方还有一条河,井的周围是人住的房子。在黑夜,房子像一群熊在看守井。没人偷井,假如井被偷走了,房子就会塌。

(4)井为村庄积攒一汪水,在十尺之下,不算多,也不少。十尺之下的井里总有这么多水, 灌溉了爷爷和孙子。人饮水,水进入人体,上下流淌,血少了再上井里挑回来。村里人有一 种类似的相貌,这实为井的表情。

(5)井用环形石头围拢水。水不多也不少,在清朝就这么多,现在还这么多。村里人喝掉 了成千上万吨的水,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多少人喝够了井水悄然走了,降生面貌陌生的 孩子来喝井里的水。井安然,不喜不忧,在日光下只露出半个脸——井只露半个脸,另半个 被井帮挡着——轻摇缓动。井里没有船,井水怎么会不断摇动?这说明井水是活的,在井里 辗转。在月光下睡不着觉,井水有空就动一动。

(6)村民每家都有财宝罐,不大,放在隐秘的地方——箱子、墙夹层、甚至猪圈里,而全村的财宝罐只有这口井。它是白银的水罐,是传说中越吃越有的神话。水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7)水井看不到朝暾浮于东山梁,早霞烧烂了山顶的灌木却烧不进井里。太阳和井水相遇是在正午时光,它和水相视,互道珍重。入夜,井用水筛子把星斗筛一遍,每天都筛一遍。前半夜筛大星,后半夜筛小星。天亮前筛那些模模糊糊的碎星。井水在锅盖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马座、白羊座,都没超过一口井的尺寸。

(8)井暗喜,月亮每月之圆,是为井口而圆。最圆的月亮只是想盖在井上,金黄的圆饼刚 好当井盖,但月亮一直盖不准,天太高了。倘若盖不准,白瞎了这么白嫩的一个月亮。太阳 圆、月亮圆、谷粒圆、高粱米圆,大凡自然之物都圆。河床的曲线,鸟飞的弧线,自然的轨 迹都圆。人做事不圆,世道用困顿迫使他圆。圆的神秘还在井口,人从这一个圆里汲水,水 桶也圆。人做事倾向于方,喜欢转折顿挫,以方为正。大自然无所谓正与不正,只有迂回流 畅。自然没有对错、是非、好坏。道法自然如法一口井,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不盈不竭, 甘于卑下。

(9)井边是信息集散地,冒着人间烟火,有巧笑倩兮与美目盼兮,孩子们围着井奔跑。村 里人没有宗教信仰,井几乎成了他们的教堂。但没人在井边忏悔,井也代表不了上帝宽恕人 的罪孽。但井里有水,水洁尘去污,与小米相逢化作米汤,井水亦可煎药除病。井一无所有, 只有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说的是井与河流,土是耕地。对树和庄稼来说,井是镶在大 地的钻石。鸟不知井里有什么,但见人一桶一桶舀出水来,以为奇迹。春天,井水漂浮着桃 花瓣。入井私奔的桃花,让幽深的水遭遇了爱情。花瓣经受了井水的凉,冰肌玉骨啊。从井 是看天,天圆而蓝。云彩只有一朵。天阴也只阴一小块,下雨只下一小片。井里好,石头层 层叠叠护卫这口井,井是一个城。

(10)井是白银的水罐,井水变成人的血水。井无水、村庄就无炊烟、无喧哗、无小孩与 鸡犬乱窜。庄稼也要仰仗井,井水让庄稼变成粮食。人不离乡。是舍不得这口井。家能搬, 井搬不了。井太沉,十驾马车拉不走一口井,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

(选自鲍尔吉·原野博客,有删节)

1.为什么说“井是村庄的珠宝罐”?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2.赏析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3.文中有“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一句,找出下文与 之相照应的两句话。

4.本文作者赋予了“井”哪些深刻的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小诗,完成题目。

(甲)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的根须纠缠在一起

(选自《旷野》1940年)

(乙)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他们没有什么可唱的,只是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选自泰戈尔《飞鸟集》)

1.结合两首诗歌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方式,以上两首诗歌同属于哪一类诗歌?请选择正确的选项(    )。

A. 抒情诗    B. 叙事诗    C. 哲理诗    D. 写景诗

2.聂华苓曾评价:“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请你联系小诗《树》,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飞鸟集》是印度“诗圣”泰戈尔的代表作,诗人善于选择极为常见的自然景物片段,书写这些清丽的小诗,请你联系(乙)诗,评析诗中的深层意义,请关注这首小诗的类型特征。

 

查看答案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一词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毛泽东。其中“沁园春”是词的题目。

B.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课文《敬业与乐业》中,课题“敬业与乐业”就是论据。

C.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令爱、惠存、高寿、借光、赏脸等都属于敬辞。

D.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觞、樽、玉钟、瑶盏、玉壶等都是酒杯的美称。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百废

(2)沙鸥翔

(3)醉翁之不在酒

(4)将衰朽惜残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