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白银的水罐 鲍尔吉·原野 (1)井是村庄的珠宝罐。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

白银的水罐

鲍尔吉·原野

(1)井是村庄的珠宝罐。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

(2)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3)那些远方的人,见到炊烟像见到村庄的胡子,而叫做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有的 地方还有一条河,井的周围是人住的房子。在黑夜,房子像一群熊在看守井。没人偷井,假如井被偷走了,房子就会塌。

(4)井为村庄积攒一汪水,在十尺之下,不算多,也不少。十尺之下的井里总有这么多水, 灌溉了爷爷和孙子。人饮水,水进入人体,上下流淌,血少了再上井里挑回来。村里人有一 种类似的相貌,这实为井的表情。

(5)井用环形石头围拢水。水不多也不少,在清朝就这么多,现在还这么多。村里人喝掉 了成千上万吨的水,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多少人喝够了井水悄然走了,降生面貌陌生的 孩子来喝井里的水。井安然,不喜不忧,在日光下只露出半个脸——井只露半个脸,另半个 被井帮挡着——轻摇缓动。井里没有船,井水怎么会不断摇动?这说明井水是活的,在井里 辗转。在月光下睡不着觉,井水有空就动一动。

(6)村民每家都有财宝罐,不大,放在隐秘的地方——箱子、墙夹层、甚至猪圈里,而全村的财宝罐只有这口井。它是白银的水罐,是传说中越吃越有的神话。水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7)水井看不到朝暾浮于东山梁,早霞烧烂了山顶的灌木却烧不进井里。太阳和井水相遇是在正午时光,它和水相视,互道珍重。入夜,井用水筛子把星斗筛一遍,每天都筛一遍。前半夜筛大星,后半夜筛小星。天亮前筛那些模模糊糊的碎星。井水在锅盖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马座、白羊座,都没超过一口井的尺寸。

(8)井暗喜,月亮每月之圆,是为井口而圆。最圆的月亮只是想盖在井上,金黄的圆饼刚 好当井盖,但月亮一直盖不准,天太高了。倘若盖不准,白瞎了这么白嫩的一个月亮。太阳 圆、月亮圆、谷粒圆、高粱米圆,大凡自然之物都圆。河床的曲线,鸟飞的弧线,自然的轨 迹都圆。人做事不圆,世道用困顿迫使他圆。圆的神秘还在井口,人从这一个圆里汲水,水 桶也圆。人做事倾向于方,喜欢转折顿挫,以方为正。大自然无所谓正与不正,只有迂回流 畅。自然没有对错、是非、好坏。道法自然如法一口井,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不盈不竭, 甘于卑下。

(9)井边是信息集散地,冒着人间烟火,有巧笑倩兮与美目盼兮,孩子们围着井奔跑。村 里人没有宗教信仰,井几乎成了他们的教堂。但没人在井边忏悔,井也代表不了上帝宽恕人 的罪孽。但井里有水,水洁尘去污,与小米相逢化作米汤,井水亦可煎药除病。井一无所有, 只有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说的是井与河流,土是耕地。对树和庄稼来说,井是镶在大 地的钻石。鸟不知井里有什么,但见人一桶一桶舀出水来,以为奇迹。春天,井水漂浮着桃 花瓣。入井私奔的桃花,让幽深的水遭遇了爱情。花瓣经受了井水的凉,冰肌玉骨啊。从井 是看天,天圆而蓝。云彩只有一朵。天阴也只阴一小块,下雨只下一小片。井里好,石头层 层叠叠护卫这口井,井是一个城。

(10)井是白银的水罐,井水变成人的血水。井无水、村庄就无炊烟、无喧哗、无小孩与 鸡犬乱窜。庄稼也要仰仗井,井水让庄稼变成粮食。人不离乡。是舍不得这口井。家能搬, 井搬不了。井太沉,十驾马车拉不走一口井,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

(选自鲍尔吉·原野博客,有删节)

1.为什么说“井是村庄的珠宝罐”?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2.赏析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3.文中有“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一句,找出下文与 之相照应的两句话。

4.本文作者赋予了“井”哪些深刻的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1. ①井滋润村庄的自然万物。 ②井哺育了村庄的人们。 ③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④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⑤井洗涤了人们的心灵。(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井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井与村庄人的密切关系, 突出了井的重要作用。 3. ①在月光下睡不着觉,井水有空就动一动。②井水在锅盖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马座、 白羊座,都没超过一口井的尺寸。 4. ①井是村庄的标志,有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 ②井蕴含着一种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星空和月亮。) ③井诠释着做人的态度:不卑不亢,恰到好处;甘于平凡,从容淡定。 ④井是一块心灵净土,它能洁尘去污,让心灵得到栖息。 ⑤井是一种乡土情结,人们不愿搬迁是因为舍不得这口井,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文本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井作为滋养人们生存的物种,具有独特的地位,它能够哺育人类生存、繁衍,同时丰富人们心灵。第(4) 段“灌溉了爷爷和孙子。人饮水,水进入人体。”写出井哺育了村庄的人们。第(5)段“水井安了全村人的心。”第(9)段“对树和庄稼来说,井是镶在大地的钻石。”井滋润村庄的自然万物。 2.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句子的含义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由“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可知运用比喻、拟人,突出井在人们心中独特的地位,形象生动地井与村庄人的关系密切。 3.考查对句前后照应的理解。照应是对伏笔(伏笔,是对文章后面出现的人、事、物的暗示照应,是后前面伏笔的呼应)的呼应。此句写出井水倒映着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与“井里没有船,井水怎么会不断摇动?这说明井水是活的,在井里 辗转。在月光下睡不着觉,井水有空就动一动。”“井水在锅盖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马座、白羊座,都没超过一口井的尺寸。”相照应。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探究类题目检测学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探讨井的文化内涵,需要学生从井对于人类生存繁衍、故土情结、乡土情怀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小诗,完成题目。

(甲)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的根须纠缠在一起

(选自《旷野》1940年)

(乙)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他们没有什么可唱的,只是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选自泰戈尔《飞鸟集》)

1.结合两首诗歌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方式,以上两首诗歌同属于哪一类诗歌?请选择正确的选项(    )。

A. 抒情诗    B. 叙事诗    C. 哲理诗    D. 写景诗

2.聂华苓曾评价:“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请你联系小诗《树》,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飞鸟集》是印度“诗圣”泰戈尔的代表作,诗人善于选择极为常见的自然景物片段,书写这些清丽的小诗,请你联系(乙)诗,评析诗中的深层意义,请关注这首小诗的类型特征。

 

查看答案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一词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毛泽东。其中“沁园春”是词的题目。

B.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课文《敬业与乐业》中,课题“敬业与乐业”就是论据。

C.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令爱、惠存、高寿、借光、赏脸等都属于敬辞。

D.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觞、樽、玉钟、瑶盏、玉壶等都是酒杯的美称。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百废

(2)沙鸥翔

(3)醉翁之不在酒

(4)将衰朽惜残年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野芳发而幽香,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2)露从今夜白,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_____,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咸阳城东楼》中最能表现诗人“许浑千首湿”这一特点的诗句是:_____

(5)秦观的《行香子》中写百花争艳,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生气蓬勃的诗句是: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完成两题。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diān)A    峰,那一诗歌的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jiān)B    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泛。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1)填入 A、B 两处的汉字分别是:

(2)请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靓”选择正确的读音(    )。

A. jìng    B.liàng

(3)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加以纠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