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比较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

比较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________

(2)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

(3)怀民亦未________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的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      、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语句中。

 

1. 念/无与/为乐者 2. (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3. (1)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哀、自我排遣的旷达 【解析】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句子的意思是:想到没有和我一起作乐的人。故停顿应为:念/无与/为乐者。 2.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歇”,消散。“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欲:快要;鳞:鱼;相与:一起。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即可。结合“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可以分析得出是: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乙文写景的名句结合到庭院后看的景色分析,故应填: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要求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经历与文章的主旨,才能全面的把握作者的情感。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于黄州的第四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逮捕入狱,出狱后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又与好友张怀民共同赏月,见到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美好景色。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慨叹。故此时他的情感应该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______,表达了______的感情。

2.颈联中的哪两字用得十分传神?

 

查看答案

名句填空。

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②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

__________,千里殊风雨。(曹植《梁甫行》)

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⑦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⑧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查看答案

运用你名著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相应填空题。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的不朽名著。全书共12篇,第一篇篇目是“______”,最后一篇篇目是“又是白色世界”。书中高度赞美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

按照要求,改正下面这段文字中的错误。

①大运河挟千里之势奔腾而来,在不经意间,成就了《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辉煌传奇。②淮扬菜虽然展示了淮安的饮食文化和精神,而且其“五味调和”的特质也最能说明中华哲学理念和文化精粹。③近年来,淮安人民不断地开拓创新、继承传统,赋予了淮扬菜新的文化内涵。

(1)第①句有标点使用错误,请修改:______

(2)句②有关联词语使用错误,请修改:______

(3)句③有语病,请修改: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今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的晚一些,人们首盼望了许久,春姑娘才迈着缓缓的脚步悄然地走来了。不信你看:地上的小草探着脑袋东瞧西瞧,吐露出新芽;小树也泛青了,随着春风婀那地摇曳着,一层层新叶嫩绿嫩绿的,让人      (赏心悦目/和颜悦色)!天地间的万物都苏醒了,争先恐后地舒展着臂膀拥抱着春天,到处一片生机昂然的景象,我不由的感叹:春天真美!

①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②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③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