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其一犬坐于前 (____)
(2)闻之于宋君 (____)
(3)其人舍然大喜 (____)
(4)遂成枯落 (____)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____)
(2)佩服、仰暮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____)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迥迥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____)
(4)叶圣陶先生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细致肯切。(_____)
(5)我在那路口久久贮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____)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走进,我享受这种走进。在月明风 qīng (1)__的夜晚走进《爱莲说》,感受周敦颐的君子风范;在晨光 xuàn(2)__丽的清晨走进《朝花夕拾》,品味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思考;在一人独处的正午走进《骆驼祥子》,咂摸老舍先生惟妙惟 xiào(3)__的老北京语言味道,细思祥子三起三落的无人问 jīn(4)____的酸楚。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出发是一种行动,背起行嚢走遍四方;出发是一种期盼,踌躇满志把路踩在脚下;出发是一种心态,历经风雨依然向着阳光……有时,出发是为了探寻;有时,出发是为了到达;有时,出发只为出发……无论如何,出发总是成长。
请以“出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5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综合性学习。
一部部璀璨的文学名著,引领我们走进一座座文学殿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为更好地领略名著的魅力,八年级(3)班拟召开“名著阅读交流”综合性学习交流会。交流会上,陈芬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下面的材料,请结合你对名著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看法。(100字左右)
某出版社在网上发布了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至于读者读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是篇幅太长、语言难懂、时代久远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支金色的钢笔
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
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样,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我并未从她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地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工作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站。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 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 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时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饿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我恍然觉察到了自己渺小与狼狈……
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的钢笔!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1.请结合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脉络,在序号处填上相应内容。
| 故事情节 | “我”的情感 |
开端 | ① | ③ |
发展 | “她”不改,“我”批评“她”,“她”躲“我”。 “小男孩”帮“她”,“她”借钢笔写字。 | 暗自逃离 |
高潮 | ② | 怒吼 |
结局 | 校门口喜报栏上,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 | ④ |
2.小说题为“一支金色的钢笔”,你认为“金色”有哪几层含义?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样,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
4.你认为“我”和“小男孩”谁是小说的主任公?请简述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