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百丈山①记 朱 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百丈山①记

朱 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②险绝。于林薄③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④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⑤山西南缺,前揖⑥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⑦数。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⑧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①百丈山:在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建阳市)东北,东与崇安、浦城二县接界。②昧:昏暗。③林薄:草木丛生。④瀵涌:喷涌。⑤当:正对着。⑥揖:如人作揖,这里是“对”的意思。⑦殚:尽。⑧磴:山路上的石台阶。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    B. 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

C. 前/揖芦山    D. 乡人/凿石容磴以度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烛___________   (2)旦___________(3)诸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

(2)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4.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百丈山的奇丽景观?

 

1. C 2. (1)照射 (2)早晨 (3)各 3. (1)太阳迫近西山,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 (2)但百丈山值得观赏的景物到此也就穷尽了。 4. 立足点:石台。角度:移步换景、时间变化、视觉。(角度答对一个即可) 【解析】 1.考查对句子停顿的理解。C. 错误,前揖/芦山。 2.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词类活用词,烛:名词作动词,照射。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薄:迫近。殚:尽。穷:尽。 4.考查对写景角度的理解。“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可知是站在“石台”来欣赏景色的,先以“下临峭岸,深昧险绝”的险奇美作映衬,再写出“于林薄间东南望”的瀑布景象。“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凌空而泻,气势非凡。“沫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壮丽异常。然后写山峰。作者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远山,“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然后作者又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相组合,形成了一幅主次层次感丰富的图画。“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漫成一首①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①此诗写于杜甫从云安前往夔(kuí)州的船上。漫成:随意写成。②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描写水中月影离诗人很近,从侧面表现了江水的清澈透明。

B. 第二句写诗人快到三更还没有睡着,从中可见诗人是一个孤独的未眠人。

C.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江中、江面之景,也写了岸上之景。

D. 由全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冒着狂烈的江风走出船头的。

2.下列对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以写景为主,没有直接抒发诗人感情的诗句。

B. 前面三句写景的顺序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

C. 后面两句“宿鹭”和“跳鱼”,一静一动,使整个画面生动活泼。

D. 全诗营造了安静祥和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牌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B.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C. 我们在一种独特的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D. 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雄鹰在蓝天翱翔,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 ③⑥①⑤④②    B. ③⑤④②⑥①    C. ⑥①②③④⑤    D. ⑥②①④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瑞金市举办了“传承红色基因,讲红色经典故事”的演讲活动。

B. 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C. 作为一档纯原创且聚焦声音艺术的综艺节目,《声临其境》目前的微博话题讨论量将近大约133.3万。

D. 出席两会的代表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履行好参政议政,为祖国发展建言献策。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茨威格在文章中对托尔斯泰眼睛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B. 难道两封家书总失落了不成?一连又候了两天,都是杳无消息

C.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 大多数家族企业是由核心人物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奋斗成就一番事业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