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过往让人难以忘怀,或是一种亲情,或是...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过往让人难以忘怀,或是一种亲情,或是一种友谊,或是曾经逝去的蓝天,或是童年流过村前的潺潺小溪。这些美好的记忆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因为它们的曾经陪伴,我们才会感觉到成长的路上阳光多于阴雨,温暖多于寒冷。这些曾经的美好,我们怎能忘记?请以“      怎能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巴拿马前总统里卡多上任时曾觉得自己国家的护照不够精致,于是对其进行了修改。有一天,他发现护照上有一个非常细微的错误:国徽中的丁字镐竟被印成了长柄方锤!里卡多决定为自己的这个失误负责,第二天立即发表了电视讲话,并在电话中用了50个小时向4万个取得新护照的民众道歉,他也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重。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凡涉及真实的人名、班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套作。

 

范文: 那一夜怎能忘记 秋风萧瑟,一片一片落叶尽情地飘洒。犹记得,那一天,那一夜,秋意甚浓。 九月份的天气,一场秋雨过后,添了些许凉意。望着窗外阴森森的天气,像是被一个顽童打翻了墨汁覆盖在上面,染进我的心里。我坐在教室里,手里攥着本周测试的成绩,耳边,是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嘱咐,窗外,是盼望孩子的家长们…… 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时,我迟疑了好久才从座位上起身。我在纠结,妈妈,待会儿到底该怎么和你交待,你是否会失望? 一步一步地走出教室,却不是你那张面孔,而是远在外地的舅舅。舅舅接过我手中的包,二话不说,走在前面。我刚想说点儿什么,声音却好似卡在了喉咙中,发不出声音来。空气中只凝固着那句“姥姥去世了”。天空中两只大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脚下落叶“吱吱”的声音,全部消失。 我和舅舅到老家时,已是傍晚,乡下老爷爷领着一群羊经过,羊群在我的视野中消失。我看见你红肿的双眼,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庭院中,抬头仿佛寻找着什么。夜色愈浓,乡下的天空蓝得透彻,一颗明亮的星星挂在天空,迟疑了好久才从思绪中反应过来,瘦弱的身子从椅子上站起来,摇摇晃晃地,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你吹倒。我们俩就坐在窗前,你张嘴时,那沙哑的声音把我吓了一跳,你像个孩子般和我分享你小时候的事,和我说起姥姥的啰唆,泪水无声地流下。我看着月色中,你脸上明显的皱纹以及饱含泪水的眼眶。我轻轻地安抚着你,就像我小时候哭闹时你哄我入睡一般。 窗外是蓝的透明的天空,你的梦里是否会有童年美妙的回忆?夜还很长,但天总会亮的。 那一夜,你像个孩子般诉说回忆,像个丢了洋娃娃的小姑娘,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会和你一样,体会人生的必由之路:生离死别,但现在,我只希望,那一天来得晚一些,让我再多看看你,让我再多为你做一些事。 秋风肆虐,未来很长,我想慢慢听你诉说那些秋的故事。 【解析】 (一)作文标题“ 怎能忘记”。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做到恰当补题。从题目及提示语看,“怎能忘记”的对象一般是指那些失去的、有意义的、美好的人或者事情,所以中心要做到积极健康。另外我们可以选择“亲情”“友情”作为材料表达人间之爱;也可以用提示语中的“蓝天”“小溪”为材料,关注社会,通过回忆写出对今天环境污染的忧虑等。最重要的是选材要做到新颖,避免“妈妈带我看病”“爸爸雨中送伞”的老套故事。最后,写作时,重在将“不能忘记”的对象刻画好,让读者自己去感悟,而不能大谈特谈为什么忘不了。所以表达方式应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地穿插议论抒情。 (二)是篇材料作文。当发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巴拿马总统没有躲闪,没有故作不知,没有推卸责任,而是勇敢担当,真诚面对。他“在电话中用了50个小时向4万个取得新护照的民众道歉”,为自己的疏忽买单;他坚持原则的真诚,赢得了国人的赞许和尊重。由这一典型事例,我们可以分析出知错是一种智慧,知错能改是一种美德的道理。同时知错并勇于改错的过程中,会让我们意外地收获温情和感动。按以上分析立意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暑假期间,有很多同学外出了。有的去了博物馆,有的去了风景名胜区,有的参加了学校的游学实践活动……如果让你把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发往朋友圈,或者直接发给家人、同学、老师……你会写些什么呢?

请你选择一个内容,确定发送的对象,完成写作。(100-15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钱塘江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______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______”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东坡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③筇杖:竹枝。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自州门而______

(2)至东坡则地势平开豁______

(3)亭下南一堂颇雄______

(4)一郡之最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3.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 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 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 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4.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陆游游东坡,从______开始,以“______”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______,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______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节选)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________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

(3)醉翁之不在酒________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________

2.下面加点词用法或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

A. 云归岩穴暝      太守去禽鸟乐也

B. 酿泉酒          山峦晴雪所洗

C. 属予作文记之    醒能述文者

D. 四时之不同      至若春和

3.翻译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请联系甲乙两篇全文,说说“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与欧阳修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①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②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③“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④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⑤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⑥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⑦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⑧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⑨“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⑩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⑪“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

2.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3.第⑩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30字左右)

4.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

5.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