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做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磨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⑥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一九三六年三月末于成都

1.“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意。

2.作者感受到的成都的春天是怎样的春天?请作简要概括。

3.“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成都人的“闲散”表现在哪些地方?

4.文章的题目是“成都的春天”,作者为何用较多的篇幅来写人的活动?

 

1. (1)成都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2)成都人喜欢栽花种花,对酒品茗,“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从而使成都“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2. 成都的春天与众不同。(1)成都的春天“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有一点京派的风味”。(2)成都的春天比北平江南早到一两个月。(3)在三月底时,各种花木争相斗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3. (1)成都人喜欢种花养草。(2)成都花会长达一个月,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3)无论你什么时候去百花潭,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4)“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成都茶馆是休闲的好去处。 4. (1)春天,不仅可以通过景物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2)写人的活动,主要是为了突出成都天气“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的观点,表达出成都人懒散的特点。 【解析】 1.这句话属于本段中的总括句,本段中其他句子都是这句话的具体阐述。如可提取第2段“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等句分析作答。 2.文章前四段是对“成都的春天”特点的阐述,找出这四段中表明成都特点的主要信息便可。如可提取第3段的“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第4段的在三月底时“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等句分析作答即可。 3.从文章的第五段到最后一段,作者写了成都人生活的一个个特写镜头,由这些镜头可看出成都人的日常生活特点,并由此总结出“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可见,答案信息可主要在这几个段落中筛选。 4.题干问作者用较多的篇幅来写人的活动的目的。可根据文章的主旨来考虑这一问题。如春天,可以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人的活动可突出成都天气“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手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③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千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⑦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⑧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⑨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24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这句话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

3.简述第④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第⑥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5.日常学习中做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应该怎样做读书笔记?请结合本文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综合性活动。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1)以下是选自《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几段采访,请依据采访对象的回答填写出采访组提出的问题:

采访组:__________

雷平生:学习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近平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分析问题能力很强,这同他刻苦读书学习分不开。他在陕北农村劳动期间,数年如一日保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据我了解,近平读书学习有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第二,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

采访组:__________

戴明:当时插队的时候,近平这个人比较沉稳,抗压能力比较强。这个抗压,指的可不仅是生活上、体力上的压力,更是心理上所要经受的巨大压力。

……

我们家里给我们寄东西、寄钱,而近平家里因为这种情况,明显对他的“支援”就比较少。但是,近平这个人不愿意对我们说他自己的一些困难,也从来不跟我们诉苦,更不抱怨什么,而是把这些事情都藏在心里不说,由此可以看得出来,近平是一个多么坚强的人,他从不向困难低头。

近平也是一个非常有主心骨的人。他有了想法,有了思路就一定要仔细研究,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后来,他当了梁家河的村支书,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我一点都不吃惊。因为,我在和他-起生活的时候,就发现他这个人有一股钻劲,有强烈的上进心。

(2)上述采访中,习近平总书记自强不息的精神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面对逆境中不屈不挠,__________等方面。

(3)请结合采访内容,并联系自己实际,向习爷爷说几句心里话。

习爷爷,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各项中,诗人艾青表达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的作品是________

A.《北方》    B.《黎明的通知》    C.《向太阳》    D.《光的赞歌》

(2)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身亡后,______成了山寨之主,他把聚义厅改为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是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是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②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léi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yàn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至——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

______    自吹自léi______    ______yàn语

(2)第②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

(3)解释词语。

贤达: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4)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数鼓断人行,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6)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最能休现诗人豁达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政治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