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是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是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②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léi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yàn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至——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
恪守(______) 自吹自léi(______) (______)yàn语
(2)第②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
(3)解释词语。
贤达: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4)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数鼓断人行,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6)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最能休现诗人豁达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政治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以“说句心里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①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②可怜:可爱。③真珠:即珍珠。
1.诗中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的字是“ ”。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找出(乙)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____通____,解释______。
(2)____通____,解释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联系(甲)(乙)两文,找一找两文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两文的文体相同,都属于 ;都表达了作者对 的喜爱之情。
不同之处:两位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所寄之情却不大相同。甲文: 。乙文: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刷脸支付”的历史与未来
(1)最近有报道称,即将试营业的微众银行将推出人脸识别业务。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刷脸”将取代数字密码。
(2)早在一个世纪以前,《自然》杂志就有文章讨论人类自身对人脸的识别能力,研究证明虽然大多数人能够通过面部特征区分身边的朋友、亲人,但极少有人能清晰描述这些人的具体特征,更无法准确表达对人脸进行识别的整个过程。这意味着单纯依靠机器仿生人类的人脸识别能力可行性不大,尽管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3)到了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使用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人工智能领域也逐渐发展,对于人脸的自动识别的研究逐渐兴起。最初人脸识别被当作普通的计算机模式识别问题来研究,没有获得较大突破。直到90年代,科学家们开发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人脸识别算法,可以基本解决上述流程中的问题,为人脸识别技术的真正应用提供了可能。
(4)人脸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人的脸部特征来鉴别人的身份。和其他的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人的脸部特征是与生俱来、独一无二的,所以利用人脸来鉴定身份具有天然的优势。人脸识别的具体过程可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搜集并初步处理人的脸部图像信息;第二步,从采集到的图像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第三步,进一步处理已有信息并将它们保存;第四步,比对,把需要识别的人脸与已经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和甄别。
(5)这一看似简单的流程其实包含了许多复杂的问题。比如,人脸的构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提取人的脸部特征时,究竟该如何取舍?再比如,随着年龄的变化,人的脸部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但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信息不太容易及时更新。还有,人的脸部经常会出现一些装饰物(眼镜、帽子等),这些东西会不会干扰最终的判断?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外界条件稍微有变化,如光线强弱,拍摄角度,都会影响人脸成像,如何准确无误的辨识众多人脸,是一直以来困扰研究人脸识别技术的科学家们的基本问题。
(6)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起步于90年代后期,并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目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等自主开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应用到了刑侦、海关安检等领域。
(7)虽然人脸识别尚没有得到普及,但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2013年的下半年,芬兰、英国、日本等国家就相继推出了刷脸支付系统。不难想象未来的某天,刷脸支付的浪潮将席卷而来。
(作者:刘心霈《光明日报》,2015年01月30日10版)
1.用科学定义的格式改写第(4)段第一句“人脸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人的脸部特征来鉴别人的身份”。
2.第(5)段在说明“人脸识别的具体过程包含了许多复杂的问题”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3.第(3)段“直到90年代,科学家们开发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人脸识别算法,可以基本解决上述流程中的问题,为人脸识别技术的真正应用提供了可能”一句中,加点的“基本”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使用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人工智能领域逐渐发展,人脸自动识别的研究逐渐兴起。
B. 20世纪90年代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人脸识别算法的开发,为人脸识别技术的真正应用提供了可能。
C. 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起步于90年代后期,并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D. 因为人脸识别技术尚未得到普及,所以它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