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凝,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河阳之北_____

(2)寒暑易节,始一焉。_____

(3)固不可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 如太行、王屋何? (2)甚矣,汝之不惠。

3.对《愚公移山》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愚公的子孙杂然相许,赞成并付诸行动。 愚公的妻子则持反对意见。

B. 京城氏的遗男,虽然年幼,却非常热心,帮助他们移山。

C. 愚公不愚,其移山精神不仅感动了天帝,而且鼓舞了炎黄子孙。

D. 智叟不智,他只看到愚公的力量小,没有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1. 黄河北面 通“返”,返回。 改变 2. (1)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你简直太愚蠢了。 3. A 【解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河阳”:黄河北面。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惠”:通“慧”。还有“如太行、王屋何”固定句式的翻译。“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句的翻译。 3.A“愚公的妻子则持反对意见”错。愚公的妻子并没有持反对意见,只是“献疑”,即提出疑问而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继8月14日至24日“圆梦中国人”百姓宣讲活动全国巡回宣讲团宣讲结束之后,连日来,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海南、湖北、河北等省分别结合当地情况,举办数场宣讲活动,并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图文直播等形式吸引网友关注。

宣讲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通过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百姓宣讲活动,以真人、真事和真实情感,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自觉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的追梦圆梦的故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圖梦中华,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份倡议书的部分内容,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

同学们,诚信是最宝贵的品质。(A) 我们号召大家讲诚信,是因为诚信带给我们更关好的生活。就让我们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吧! (B)只要人人都讲诚信,文明之花就会开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C)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诚信的道路上走得踏踏实实;(D)愿每一位同学都能载着诚信之舟,驶向前程似锦的明天。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B. 春节期间,在老街、桃园、望海楼等景区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们流连忘返

C.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在工厂生产后直接安装在海底,其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真是雕虫小技啊!。

D. 到2049年,我国要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时不我待,我们要努力学习,建设祖国。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

(1)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wèi jiè _________

(2)我也duān xiáng_________了一下那个人。

(3)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bù xiè zhì biàn_____________的神气。

(4)盼弟善为抉择,wèi yǔ chóu móu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 。 (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水调歌头》中体现词人乐观、豁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