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接纳自己 吴友智 ①佛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年...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接纳自己

吴友智

①佛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担心他庞大的家产将来被娇纵的儿子败坏。于是,他说服独生子去寻找宝物,在艰苦的奋斗中增长自己的勇气和才干。

②青年驾着大船远渡重洋,最后在一片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木高10余米,砍倒它,经过一年时间让其外皮朽烂,木心变黑,会散发无比的香气,而且放置水中会沉下水底。此木名叫香木。青年说:这真是无比的宝物呀!他把香木运到市场出售,可是无人问津。青年隔壁的摊位上有人在卖木炭,销量很大。开始的时候,青年意志坚强,不为所动。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青年渐渐丧失了信心,于是他把香木烧成木炭很快就卖完了。青年颇为自己的灵活多变而沾沾自喜。

③老父知道,这被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树木——沉香,切下一点点,价值就超过一车的木炭。

④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随波逐流,狗苟蝇营,最容易放弃自我,艳羡他人。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禀赋,各有各的奇珍,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个人都有别人所无可比拟的长处。但是我们往往缺乏耐心,信不过自己,把到手的沉香当作木炭一般贱卖了,这是多么惨痛的事实呀!

⑤记得有这么一句格言:你要欣然接纳自己。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之歌,驼铃同样具有魅力                    。是呀,接纳自己,你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如果你觉得自己拥有的只是缺点,那是因为你没有真正认识你自己,请用另一种眼光看自己,为自己“提价”,就会多发现一个“原来如此”。

⑥朋友,请接纳自己的语不惊人,请为自己的生命歌唱。生命的歌本来就是唱给自己听的,即使没有别人的鲜花和掌声,也用不着为此伤感,至少,我们拥有了自己的鼓舞和慰藉。

⑦朋友,请接纳自己平凡的过去,去创造美好的将来。不要去羡慕别人已站在山顶,而要接受自己,即使还在山脚下,只要我们不失攀登高峰的勇气;不要去羡慕别人已站在成功的辉煌旁边,而要接纳自己,即使自己起步在零点上,只要不乏进取的自信,前进的步伐也不会停止。

⑧朋友,接纳自己的不幸,耕耘自己的人生。世界既然有了我们的存在,就一定会有一条属于我们的路,我们就要走下去。不要为自己的不幸而自卑,世界不会因为我们而失去光彩,所以,请接纳自己,珍惜自己,那样,你就会发现,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春。我们青春的花朵都是一样的鲜艳。我们要用双手拿起青春的画笔,给自己的生活上色,用它,充实自己的青春,丰富我们的人生。

⑨不要和别人比较吧,你看那小草,那野花,都不放弃自己。朋友,接纳自己吧!

(选自网络时文,有删改)

1.文章开头引用佛经里的故事,有何作用?

2.请参照第⑤节画线的文字,展开想象,仿写一个句子。

3.请为选文第⑧节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 (1)从故事切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本文的论点:要接纳自己。(3)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观点。 2. 示例一:你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参天大树,小草同样富有生命。示例二:你是星星就不要艳羡耀眼的太阳,星星同样光芒四射。 3. 示例:海伦·凯勒在19个月时因患急性充血症而失去视力和听力,面对生活的不幸,她没有放弃自己,在老师的帮助下努力学习说话,并积极与他人沟通,最终成为著名的作家,是青年人励志的楷模。 4. 首先由佛经里的故事引入,从反面举例,指出生活中有不少人容易“放弃自我,艳羡别人”;接着引用名言,引出本文论点:要接纳自己;然后从“接纳自己的语不惊人、接纳自己平凡的过去、接纳自己的不幸”三个方面阐述了本文观点;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不要和别人比较”,要“接纳自己”。 【解析】 1.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引出本文的论点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观点的作用。注意,只要是议论文中的事实或道理材料,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选取这些材料的目的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即使用在开头,也不例外。同时开头为故事,这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之歌,驼铃同样具有魅力”。句式结构为“你是……就不要……同样……”。内容要与前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3.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也就是所举的事实论据一定要能证明“接纳自己的不幸,耕耘自己的人生”这一分论点。学生举例合理即可。 4.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如首先由故事和反面举例引出本文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本文观点;最后,总结全文。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释)①磴(dèng):山路上的石台阶。②昧:昏暗。③林薄:草木丛杂的地方。④瀵(fèn)涌:喷涌。⑤当:正对着。⑥揖:如人作揖,这里是“对”的意思。⑦殚(dān):尽。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夕日欲______    (2)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

(3)日光______    (4)日西山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矣(《岳阳楼记》)

B. 林薄间东南望    泻出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C. 实是欲界仙都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D. 深昧险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桃花源记》)

3.翻译下列句子。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4.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两篇选文在写景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甲)《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阑珊:衰残。②罗衾:绸被子。③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④莫凭栏:也作“暮凭栏”:傍晚靠着栏杆。⑤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

1.从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说说“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②品味“一晌贪欢”的表达效果。

2.两词在写作手法和表现情感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请结合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近日,盐城博文中学开展以“走近城市名片——大铜马”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邀你一起来参与。

(1)(大铜马历史)

盐城大铜马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的俗称。塑像高4米,长3.8米,重3250公斤,为青铜浇铸而成。自1986年9月建成以来,一直是盐城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荣标志。从“中市桥”、“忠字塔”、“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到“大铜马”,随着历史的积淀和造化,盐城有了一个定海神针一样的城市基点,城市的四方从这里开始。多年来,铁军雕塑一直是盐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以新四军红色文化为特色的盐城城市名片。

以上文字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大铜马,请简洁的文字分点概括。

(2)(大铜马新貌)2009年,由于快速公交项目BRT的修建,大铜马被暂时迁离原地。今年9月29日,大铜马已复位。国庆期间,市民们纷纷来到市中心拍照留影。

结合以下两幅市民所拍图片,向你远在外地的好友描述这幅图的构成。

 

图一          图二

(图片说明:图一为马头朝东的正面照;图二为马头朝东的背面照)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根据小说《格列佛游记》,回答问题。

①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在      (国家名称)有            两种宫廷游戏。

②在飞岛国的拉格多科学院里,格列佛见闻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科学研究”,请写出其中三个。

③请你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说说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写出两点)

(2)根据小说《简·爱》,回答问题:

①《简·爱》是十九世纪      国著名女作家      (人名)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      色彩的作品。

②“一个清晰而离得很近的声音突然说:‘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我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个这样称呼的她。’”

片断中“清晰的声音”来自      (填写人名),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     

③从整部作品看,简·爱经历了哪些挫折与磨难?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让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 ④①②⑤③    B. ⑤③①②④    C. ⑤③④①②    D. ④①⑤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