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月色入

(2)欣然起行

(3)无与为乐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文章第①②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 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 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文中作者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写月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1. (1)窗户 (2)高兴的样子 (3)想到 2. 哪一夜没有月亮?哪一处没有竹子柏树?只是少像我们这样清闲无事的人罢了。 3. D 4.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月光下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念(考虑、想到)”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但”,只、仅仅;“耳”,语气词,罢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名句默写。

(1)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诗中有画”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景物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再写一句,使之构成排比句。

高山虽没有流水的灵动,但巍峨沉稳;莲花虽没有牡丹的雍容,但高洁可人;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B. 《记承天寺夜游》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 《背影》语言平实自然简洁,不造作,生活气息浓厚。构思精巧,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情。

D.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以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浙江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B. 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C. 一个民族要想腾飞发展,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D. 绿茵场上,足球健儿精神矍铄,斗志昂扬,精湛的球技倾倒了数万球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