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漫步语文世界,常能欣赏到一幅幅理想的生活画卷。②不仅这里有大漠孤烟的苍凉雄浑,有小桥流水的柔婉秀丽 (。 ……)③ 生活的理想如此光明美好,我们就没有理由不为之努力奋斗。
(1)给第②句话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2)②句中“不仅这里有大漠孤烟的苍凉雄浑”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3)给第③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仿照文中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地步,境地)
B. 花儿们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C.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 妈妈动不动就在我身边絮絮叨叨的说,我只好假装听着。(形容说话啰嗦)
识记生难字(给音写字形,加点字注音)。
lìn sè(________) 翻来fù(______)去 斑máo(______)
缠络(______) 倜傥(________) 花团锦簇(______)
作文
三年的初中生活已经过去了,那与老师、与同学在一起的时光,将成为美好的回忆。请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通顺,
4)字体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书写格式正确,不少于600字。
5)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五)
幸福
苇岸
①哲学家培根一生写了五十九篇小品文,他仿佛谈论了人世所有大的事情,但惟独没有论幸福。或许他缺少了时间,因为他最后的《论谣言》便是未完笔的残篇。培根没有论幸福,但他论证了那些往往被世人误解拥有便幸福,因而盲目和疯狂追求的事物。譬如财富。关于财富,培根把它称作德能的障碍物。因为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不可无,但过量的辎重会阻碍行军,有时因为顾虑辎重而失却或扰乱胜利。
②唐朝诗人韩愈写了一句意味深远的诗:"_______________。"把幸福完全寄托在财富上者,常常是那些尚未获得财富的人。这是人类无数错觉中最大的错觉。
③幸福不是时代、国度、地区或阶层的专有物,幸福也不为财富的多寡所左右。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人类在寻求幸福的终极目的驱动下,创造出愈来愈广的器具帮助自己,机器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电脑解放了人类的脑力。但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代这样,人类的生活如此紧张和匆忙。中非洲的洛美人反对把电?I进他们生活的丛林,南美洲的爱尔人阻止公路穿越他们定居的区域。他们并不认为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带给他们的幸福,他们保持着自己纯洁原始的传统。在高度体现人类物质文明的欧洲边缘,有一座马德拉群岛,那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汽车和工厂,没有竟争和效率,劳动的人们面带微笑,在太阳下唱着舒緩悠长的歌谣。当工业社会的游客慕名而至,他们紧张的心弦倍感松驰,躁动的情绪复归宁静。人类的心灵向往什么呢?这向往如同梭罗所比喻: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朝着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
④幸福无疑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但人们不应以此误入歧途,转而毕生追求财富。当人们把幸福全部寄托于此后,拜金主义兴起,消费主义盛行。"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我们费尽心机,仅仅为增加几枚银币;然而书内有黄金般的文字^历代最聪明的智者的话,我们无视。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市场和物价;然而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有限的地球除了要养活人类,还要养活人类的奢侈和虛荣。工业革命发生仅仅二百年间,人类便为此走到了自身所造成的各种毁灭性灾难的边缘。
⑤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认为,人类与世界存在着三种关系,即理性关系、实用关系和美的关系。理性关系让我们了解世界的秘密,实用关系使我们满足肉体各种所需,美的关系则赋予我们的心以爱,消除我们行为中的功利主义。与世界的理性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学校,与世界的实用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办公室,而与世界的美的关系则是我们的家庭。我们不会完全呆在学校里,也不会完全待在办公室里,家是我们最后的栖身之地。由于有美的关系,我们与万物的距离消失了,我们同它们是近邻和兄弟。在万物中完整地获得自己的价值和人性,是人类心灵的天然属性,也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人在其中将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 一九八九年三月
1.本文标题为“幸福”,但开篇却有哲学家培根写起,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的划线处,应填下列(_____)。
A 白雪却嫌春色晚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 山净江空水见沙 D百般红紫斗芳菲
3.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种进行分析。
4.第④段中提到的“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义”,在当今社会中也不乏其例,请选取三个事例用排比句式写出。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②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6.第⑤段作者的幸福观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食素拯救地球
①餐桌上的肉类原来是碳密集型产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研究,人们每生产1公斤肉类,就会排放出36.4公斤的二氧化碳。不吃肉.少吃肉,成了环保分子的呼声。
②素食者的理由很多:健康、瘦身、动物保护、宗教信仰……现在又多了一条:拯救地球。
③不少生态科学家认为:人工饲养牛.羊等动物会产生巨大的温室气体甲烷,这将加速全球变暖进程。相对于减少汽车使用量,普通民众减少肉类消费,对遏止全球变暖的作用更大。早在2006年底,联合国粮油组织就公布了:肉类食品生产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大于交通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而在这当中,全球10.5亿头牛排放出的废气, 。
④根据“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CIWF)组织的调查数据,全球的肉类消费在显著增长,在过去的40年中,欧洲肉类的人均年消费量由56公斤上升到89公斤,而美国则由89公斤上升到了124公斤。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成为“心腹大患”,40年前,我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仅4公斤,这一数字现在已经达到了54公斤,并且仍在继续增长。
⑤不过仍有一些好消息要给那些坚定的肉食主义者们。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正在澳大利亚推动“吃袋鼠救地球”运动。袋鼠之所以被送上餐桌,是因为它放的是“环保屁”,袋鼠的胃里有一种特殊的细菌,帮助它排放不包含甲烷的废气。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目前正计划把袋鼠胃中的这种细菌移植到那些释放大量甲烷的牛羊体内,不仅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促进牛羊对食物的消化,进而减少饲料用量。
⑥农场动物如何影响全球气候,这一研究领域曾经被认为是“小题大做”,但现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变暖局势证明了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其中。
1.选文用_______________顺序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空缺部分有以下两种说法,试比较哪种说法更为合理?为什么?
(1)被认为也许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
(2)被认为一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
3.本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要做到低碳减排,除了减少肉类产品生产,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