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光明行 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光明行

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下在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我终于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发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

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切,我独自走进了雨中。我不想提到那个叫死字的汉字,但我绝不认为这样活着有任何意义。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向我撞来,如果身边的建筑物突然倒下,如果我一脚踏进了深渊,我会坦然接受的,我会!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只听到了汽车紧急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惊呼声,听到前面迅速移动重物的声音,听到人群急急走过的声音——我竟然畅通无阻地在城市的雨中行走,雨中的城市第一次变得这样宽广。

然后,我听到了一声狗叫,一种友善的,我能想象出的一种乖乖巧巧的狗的叫声。头顶的雨突然停了。

“走开!”我咆哮,“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可怜!”

我使劲挥动手臂,要甩开身边的一切,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我终于失声痛哭起来。

“能陪我走一程吗?”一个声音说。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柔柔的。我不做声。

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阿明——”女孩叫一声,我听见小狗汪汪地叫着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然后伸出舌头舔我的脚。我们在雨中走,雨声在伞外淅淅沥沥地响。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原来你就是我叔叔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手术之一。”

“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说过,我的眼睛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听见女孩试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的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光明行》!

女孩拉得真好!我曾经多次听过二胡曲《光明行》,但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感到过有一大片的光明水一样猛然落满我的头上、肩上,沐浴着我的全部身心。

“看到阳光了吗?”女孩轻声说,“你一定会看到光明的!到那里你采枙子花送给我吧,我最喜欢枙子花了。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手术非常的成功,百分之二十五的奇迹实现了!医生感慨地说:“这个坚强自信的病人不多见啊!”我没有时间去理会医生的感慨,拆线那天,我跑到城外的农家院里,折了一大捧栀子花,我要去找那个喜欢栀子花的女孩!

然而,当我认定我已经走到了我曾经和女孩呆过的地方时,我才发现在我面前的,哪有什么房子,有的只的一片满是砖头瓦块长了青草的废墟。我想是不是我走错了地方?于是我重新回到起点,闭了眼,凭着感觉,走到了,睁眼,仍是那片废墟!

我见人就问:“这曾有人会拉二胡带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吗?”

有人想了半天说:“你是问那个卖艺的瞎女孩吗?她早走了,不知上哪儿了。是牵条小狗背把二胡——她曾经在这里搭了一个临时的棚。”

我说:“她叔叔是眼科医生呢!”

那人说:“哪有这事!她只是一个卖艺的女孩,胸前常戴朵栀子花。”

是这样!我发疯似的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见人就问,看见一个胸前戴栀子花会拉二胡的女孩了吗?所有的人都冲我摇头。

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多的人呢,那么多的人中没有那个长头发的牵着一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有的只是大块大块的阳光在那个清晨猛然倾泄下来,厚厚的阳光把一座城市,把所有的人都淹没了。

我把手中的栀子花抛起来,城市的天空中顿时飘满了洁白的栀子花,那一瓣瓣洁白的花像一个个梦,像一瓣瓣梦一样的阳光,像一瓣瓣阳光一样的音符随时风飘荡……

阳光,真香!所有的人抬起头,他们在寻找那些很香很香的光明呢!

我泪流满面。

1.在“我”与女孩的偶遇中,她为“我”做了哪些事?

2.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

3.选文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

4.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5.阅读选文,请简要概括女孩的性格特点。

6.选文结尾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7.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1. 撑伞遮雨,牵手同行,谎称叔叔能治好“我”的眼病,为“我”拉二胡曲《光明行》鼓励“我”。 2. 动作,意思是摆脱不开,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孩帮助“我”的坚定执着,同时也写出“我”内心的烦躁。 3. 环境描写,渲染宁静的气氛,烘托“我”逐渐平静的心情。 4.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枙子花洁白、灿烂的特点。 5. 善良(有爱心、友善)、纯洁、善解人意、温柔。 6. 表达了“我”对女孩的感激,没找到女孩的伤心和遗憾,感受到光明的幸福,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感动。 7. 既指刘天华的二胡曲《光明行》,也指女孩对“我”的帮助让“我”坚强自信,重新获得光明,“我”也由此感到人间真情如阳光般光明美好。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归纳能力。解答时,在阅读文章第九段到第十六段的基础上,分析女孩为“我”做的事情即可。阅读第九段到第十六段,可以发现女孩一共为“我”做了四件事:“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是女孩帮我遮雨;“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是牵手同行;女孩谎称为我治病的医生是她的叔叔并谎称“我”的病能治好;女孩为“我”拉二胡曲《光明行》鼓励“我”树立信心追求光明。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和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对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即可。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词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甩不掉”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词义是摆脱不开。所以,“甩不掉”除了表现出“我”对于生活烦躁无助的厌倦外,更衬托出女孩对于帮助“我”的坚定执着,奠定了本文的写作情感。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和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划线句子对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作用: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画线句子主要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因此,结合原文来看,“天地间很静,只有沙沙的雨”表现了“我”在失明状态下对外界环境的感知,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描写,渲染了宁静的气氛,同时烘托了“我”逐渐平静的心情,与上文“我”低落的心情形成对比,充分地表现了遇见女孩前后我情感的变化。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分析感悟能力和对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内容等几个方面分析即可。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选句是文中女孩子说的话,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洁白的栀子花”比作“阳光”。表面上看,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栀子花洁白、灿烂的特点,还有女孩子对于栀子花、阳光的喜欢。深层而言,表明失明的女孩渴望光明,而“阳光”“洁白”也是对女孩子像栀子花和阳光般纯洁灿烂的品质特点的写照。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根据选文可知,女孩在下雨天帮助“我”打伞遮雨,对“我”进行鼓励,并且给“我”拉二胡曲《光明行》,谎称“我”的眼一定能治好来帮“我”树立眼睛复明的信心。这些事例都说明女孩是一个温柔善良、像栀子花一样纯洁、善解人意的人。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思考感悟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我”的情感进行分析即可。“我泪流满面”中包含着多种情感,要可以结合文章描写的事件进行分析。本文主要描写了女孩鼓励帮助“我”;“我”眼睛复明;“我”寻找栀子花女孩却不得等几件事情。因此,“我泪流满面”中包含了对女孩的感激,对没有找到女孩的遗憾,对重见光明的幸福,以及知道真相后,对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感动。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7.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标题的含义进行分析即可。对文章标题含义的分析可以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说。从表层含义来说,《光明行》是刘天华的二胡曲。从深层含义来说,指的是女孩对“我”的帮助使“我”驱逐走黑暗并重获光明;也指“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的美好,给了我快乐活下去的理由与动力。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下列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日:荒废时日。

1.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暮冥冥  薄:迫近    B. 沙鸥翔          集:集合

C. 人不    对:回答    D. 家富则得良犬    市:买

2.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屋舍俨然    B. 满目萧然

C. 百事也尽然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3.翻译下面句子。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4.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5.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 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3分)

:                                                                                    

 

 

查看答案

诗文填空

⑴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⑶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⑸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虞美人》中词人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尽自己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有远大抱负,意志坚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约客》中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书斋,畅游天下,外出旅游已经成为时尚,今年我国首次将5月19日定为“国家旅游日”。让我们放松心情,踏上旅程,来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吧!

请仿照示例,选出两个景点,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

(1)襄阳古隆中        (2)黄河壶口瀑布     (3)南京钟山  

(4)岳阳楼—洞庭湖    (5)桃花源           (6)杭州西湖      

示例:襄阳古隆中------诸葛亮《隆中对》

 

查看答案

修改病句。

(1)就近期一些地方因征地拆迁发生的恶性事件,国土资源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严格管理,坚决防止强迁行为不再发生。

(2)制度的优越,国力的强大,是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