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

③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了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或:每一个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读书)。 2. ①引出论题;②作(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结构上领起下文。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 首先从提出读书要抓住眼前的观点,接着从道理上论证,引用古人的话“马上、枕上、厕上”证明观点,再举例论证,用谢晋勤奋读书的例子证明观点,最后举阿根廷出版“会生气”的书(或“不能等的书”)的例子证明观点。 4. 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充分证明了“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或“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的观点)。 【解析】此文考查的是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议论文是初中阅读理解的一部分,明确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刘感,岐州凤泉人,后魏司徒丰生孙也。武德①初,以骠骑将军镇泾州。薛仁杲②率众围之。感婴城③拒守,城中粮尽,遂杀所乘马以分将士,感一无所啖,唯煮马骨取汁,和木屑食之。城垂陷者数矣。长平王李叔良④援兵至,薛仁杲解围而去。感与叔良出战,为贼所擒。薛仁杲复围泾州,令感语城中云:“援军已败,徒守孤城,何益也!宜早出降,以全家室。”感许之。及至城下,大呼曰:“逆贼饥饿,亡在朝夕!秦王⑤率数十万众,四面俱集,城中勿忧,各宜自勉,以全忠节!”薛仁杲大怒,执感于城边,埋脚至膝,驰骑射杀之,至死声色逾厉。

(注释)

①武德:年号;②薛仁:人名gāo;③婴城:绕城;④李叔良:人名;⑤秦王:李世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城垂陷者矣 

②以家室

与人佣耕

④令感城中云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薛仁杲率众围之

A. 辍耕之垄上    B. 怅恨久之    C. 杀之以应陈涉    D.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3.翻译下列句子。

(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感一无所啖,唯煮马骨取汁,和木屑食之。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刘感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天平山中》,完成下列小题。

天平山中

【明】杨  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1)(诗词淘宝)九年级某班围绕“倾听大自然的语言”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写的是农历五月天山的景象,它说明了物候的高下差异。在大气中从地面往上升则气温下降,平均每上升200米,温度要下降1℃。请你从其他古诗中寻觅出反映这一物候现象两句古诗来。

(2)(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书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_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_(国名)。

(3)(表达交流)适逢省园博会在仪征盛大开园,请针对会徽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默写。

①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蒹葭》)

_______________,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鼎湖山听泉》)

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凤栖梧》)

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无学问的智慧,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问和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在曲折坎坷的生命lǚ途中,在花花绿绿的喧xiāo光影下,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姿态,那就是优雅。优雅保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自若,tài然处之,不至于狼狈不kān,更不会丑态百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