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刘感,岐州凤泉人,后魏司徒丰生孙也。武德①初,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刘感,岐州凤泉人,后魏司徒丰生孙也。武德①初,以骠骑将军镇泾州。薛仁杲②率众围之。感婴城③拒守,城中粮尽,遂杀所乘马以分将士,感一无所啖,唯煮马骨取汁,和木屑食之。城垂陷者数矣。长平王李叔良④援兵至,薛仁杲解围而去。感与叔良出战,为贼所擒。薛仁杲复围泾州,令感语城中云:“援军已败,徒守孤城,何益也!宜早出降,以全家室。”感许之。及至城下,大呼曰:“逆贼饥饿,亡在朝夕!秦王⑤率数十万众,四面俱集,城中勿忧,各宜自勉,以全忠节!”薛仁杲大怒,执感于城边,埋脚至膝,驰骑射杀之,至死声色逾厉。

(注释)

①武德:年号;②薛仁:人名gāo;③婴城:绕城;④李叔良:人名;⑤秦王:李世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城垂陷者矣 

②以家室

与人佣耕

④令感城中云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薛仁杲率众围之

A. 辍耕之垄上    B. 怅恨久之    C. 杀之以应陈涉    D.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3.翻译下列句子。

(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感一无所啖,唯煮马骨取汁,和木屑食之。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刘感是一个怎样的人。

 

1. 数:多次,屡次;全:保全;尝:曾经;语:告诉 2. C 3. (1)即使(我们)没有被处以斩首,(而得以存活),守备时死去的人也有十分之六七。 (2)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3)刘感一点也没有吃,只是将煮马骨头的汤汁混合着木屑吃了。 4. 舍生取义、忠于职守或以身报国等联系文章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数”:多次,屡次。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C项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都是代词。A动词“去、往”。B凑足音节的语气助词。C结构助词“的”。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借”:即使。“十六七”:十分之六七。“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啖”:吃。“和”:混合、掺和。 4.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逆贼饥饿,亡在朝夕!秦王率数十万众,四面俱集,城中勿忧,各宜自勉,以全忠节”等描写即可归纳出刘感是一位舍生取义、忠于职守、以身报国的英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天平山中》,完成下列小题。

天平山中

【明】杨  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1)(诗词淘宝)九年级某班围绕“倾听大自然的语言”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写的是农历五月天山的景象,它说明了物候的高下差异。在大气中从地面往上升则气温下降,平均每上升200米,温度要下降1℃。请你从其他古诗中寻觅出反映这一物候现象两句古诗来。

(2)(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书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_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_(国名)。

(3)(表达交流)适逢省园博会在仪征盛大开园,请针对会徽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默写。

①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蒹葭》)

_______________,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鼎湖山听泉》)

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凤栖梧》)

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无学问的智慧,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问和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在曲折坎坷的生命lǚ途中,在花花绿绿的喧xiāo光影下,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姿态,那就是优雅。优雅保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自若,tài然处之,不至于狼狈不kān,更不会丑态百出。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

A. 《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深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 鲁迅的小说善用对比表现主题。如《故乡》中“我”和少年闰土亲密纯真的友谊,与后边“我”和中年闰土久别重逢时的“隔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无限的趣味好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形成对比。

C. 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D. 《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