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秋夜 巴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秋夜

巴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问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到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体,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①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②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③连他那颗心“哗哗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④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影,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连忙跑到窗前。⑤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⑥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他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

(注)①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1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22日出殡,巴金等作家扶柩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

1.文章写“秋夜的梦”,突出了鲁迅先生哪些性格特点?

2.伴随“我”的梦境,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这颗心,“我”感受到了(听到了、看到了)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文字。

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所发生的变化

“我”所感受到(听到、看到)的

通红的心一直在燃烧

听见鲁迅一声响亮的回答,看见他向窗外挥手

 

 

 

3.梦境中,鲁迅先生激动的、带感情的一席话,表明了他对活着的人怎样的期望?

4.为什么梦醒后“我”会在书上看到鲁迅先生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5.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 突出了鲁迅先生慈祥、开朗、平易近人、安静、恳切、热心、勇敢的性格特点。 2. ①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②心仍在他胸膛里燃烧,发光。③心在“哗哗剥剥”地燃烧。④听见他激动、带感情的声音,看见他手压在胸前。⑤燃烧的心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然后又变成先生的慈祥的脸庞。⑥看见先生衷心愉快的笑脸。 3. 鲁迅先生期望活着的人:(1)勇敢追求真理(2)不要在暴力面前低头(3)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4. “我”领悟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温暖了“我”、鼓励了“我”,让“我”找到勇气、获得力量。 5. 文章构思奇特,通过梦境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体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慈祥、开朗、平易近人、安静、恳切的性格特点。“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热心、勇敢的性格特点。据此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伴随“我”的梦境通红的心一直在燃烧,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心仍在他胸膛里燃烧,发光,听见鲁迅一声响亮的回答,看见他向窗外挥手;心在“哗哗剥剥”地燃烧,听见他激动、带感情的声音,看见他手压在胸前;燃烧的心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然后又变成先生的慈祥的脸庞,看见先生衷心愉快的笑脸。据此填写作答即可。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条概括。由“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一句看出,鲁迅先生期望活着的人勇敢追求真理;不要在暴力面前低头;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叙写综合分析概括作答。本题作答可结合“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这些语句来分析概括。之所以在梦醒后,“我”会在书上看到鲁迅先生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是因为鲁迅先生期望活着的人要勇敢追求真理,不要在暴力面前低头;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我”领悟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他的精神品质温暖了“我”,鼓励了“我”,让“我”找到勇气、获得力量。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结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采用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通过梦境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慈祥、开朗、平易近人、热心、勇敢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4)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待君久/不至

C. 元方/时年七岁    D. 日中/不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

(2)太丘舍

(3)相而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读了本文后,谈谈你对"守信"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②阑干③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①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②星斗:特指北斗星。③阑干:横斜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诉诸感觉,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也写出了诗人""""。

B. 第四句描摹稻田虫鸣,是黑暗中应有的情景。

C. 全诗写的是夏天的景物。

D.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穿上露水不容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B. 第二句"星斗阑干"写视觉,三四句则视觉、听觉并写。

C. "和梦过"是说作者完全在梦境中这里是虚写,"稻田深处草虫鸣"也是虚写。

D. 草虫鸣反衬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查看答案

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B.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D. 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③④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④②③①    D. ③①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