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访兰 贾平凹 ⑴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访兰

贾平凹

⑴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⑵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⑶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⑷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⑸我说:“这里的好。”

⑹“怎么个好呢?”

⑺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⑻“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⑼“是的。”

⑽“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⑾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⑿“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⒀“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⒁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⒂“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⒃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⒄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⒅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第⑴段中父亲“倒有了几分愠怒”的原因是什么?

2.第⑵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考虑,文章写“野兰”,为什么多次提到“盆景中的兰草”?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怎样的良苦用心?

4.文章标题用“访兰”,而不用“兰”,为什么?

 

1. 兰草清妙脱俗,人们却把兰草当成玩赏之物,父亲觉得有辱兰草,因而愠怒。 2. 环境描写,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3.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以“盆景中的兰草”衬托“野兰”的高雅纯朴父亲希望“我”像“野兰”一样纯朴、高雅不俗、不献媚,不为被欣赏而生长,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富有灵性。 4. “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加突出兰草的高雅纯朴。 【解析】 1.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题目出在第一段,“愠怒”就是生气,“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这些人对兰草的感情和父亲不一样, 他们只是把兰草当作玩赏的对象,而不是真心尊重它,爱护它,这样就降低了兰花的品格。 2.考查景物描写及作用。仔细阅读第二段,写了“大山、瀑布、日光”,这是野兰花生长环境是在山的深处,瀑布下,水雾弥漫的山谷。这样写突出了野兰花清爽、 芳香的特点。 为下文讴歌野兰做铺垫。 3.考查学生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常用的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讽喻等。这里“盆景中的兰草”与“野生的兰草”进行对比,突出野生兰草是空谷的幽物, 得之于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体现父亲的良苦用心,希望“我”像野兰一样具有纯朴、高雅不俗、不献媚的品质。 4.考查对题目关键字的品析。此文是以花喻人,“我”和父亲的眼里,兰花和他已经超越了人和自然的界限,访兰,把兰花当作一个知己来对待,可见“我”和父亲对兰花的喜爱之情至深,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否?”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尝鸡子

⑵自往王蓝田

⑶王正色壁不敢动

⑷已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时人叹其性急能有所容

A. 雪骤(《咏雪》)    B. 温故知新(《论语》)

C. 不思则罔(《论语》)    D. 切问近思(《论语》)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⑵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⑶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王蓝田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  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请发挥想象,描述“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的景象。

2.这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妙,请赏析“疑”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

(A)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今天上午8时30分,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在扬州仪征枣林湾旅游度假区隆重开幕。会期自9月28日至10月28日,历时一个月,主题为“特色江苏,美好生活”。本届园博会选址位于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以“大地景观”为创意,在1800亩的滨湖湿地上微缩全景江苏,13座城市展园按五大文化板块组团呈现,太湖、长江、运河、滨海区域各具个性,吴风、汉韵一园揽尽。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B)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问: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文中“我”读的书是《__》。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读整本书,分别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温馨的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性的批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其乐》,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主题。

我选择的漫画是《________________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7)“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想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书jí是无声的音乐,是浩瀚的星空。只有它才能驱除愚mèi,才能包luó万象,才能让你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它yóu如汪洋中的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