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1)命题作文。 题目:阳光总在风雨后 (2)...

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1)命题作文。

题目:阳光总在风雨后

(2)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能够温暖人心的,让人心情愉悦的……请以“      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范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打开记忆的闸门,人类的发展的痕迹宛如幻灯机中的照片一样在我面前闪过…… 一个落魄的帝王,赶着支离破碎的马车,眼望着自己的妻子被人当作奴隶使唤,耳听着不堪入耳的辱骂,口中还残留着苦涩的胆汁,但他没忘的是心中宏伟的蓝图。他成功的让史册上多了一位体察民心的明君…… 一个破败的草屋,遍地覆盖着竹片,上面可以清晰的看见密密麻麻的计算,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圆周率被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一个科学家拿着无数的细线,在电上试触着,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在重复了几千次之后,一个叫做灯的东西把地球变成了耀眼璀璨的不夜之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生之路也不是一马平川吧!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阳光总在风雨后,请坚信你的梦!披阅二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仿佛也看见了作者贵族家庭急剧败落的变化。在文字狱盛行时期想要完成一部传世小说,这种困难是无法想象的。写作中稍有不慎,便会触及到统治阶级,轻则流放充军,重则株连九族!尽管穷困潦倒,备受欺凌,但他人坚持着自己的梦。尽管没有得到什么物质财富,但他仍感到深深的满足和幸福。后人对红楼的赞颂也应该是他应有的荣誉。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忘记你的痛!以平静的心态面对遇到的挫折,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也许会让你不小心又打翻一杯牛奶。覆水难收,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后,就把它忘了吧。永远背着失败的包袱,只会消极停滞不前。生活是一条长长的跑到,需要你一直轻装跑到终点。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成功只比失败多一次,跌倒了,爬起来,跌倒了,爬起来……当第n次是跌倒的时侯,你只要坚持一下,因为第n+1次便是爬起来了。要知道锋利的宝剑需要心血与烈火的淬炼;绚丽的彩虹在狂风暴雨后才会出现。 “胜者为王败者寇”,你战胜了就是英雄,而英雄是需要经历挫折的,文中列举了勾践、祖冲之、爱迪生、等人的事例具体形象生动的论证了这一论点,再加上曹雪芹的事例,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让我们明白:阳光总在风雨后! 【解析】 (一)作文标题“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之前艰辛的付出,怎知成功后的喜悦?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取得了他们人生中的辉煌,可又有谁知道他们跨过得荆棘?狂风暴雨的洗礼后,才会有彩虹。此作文,只要写出挫折、失败、压力、痛苦、烦恼等对成功的意义即可。可以写记叙文,叙述战胜艰难困苦直至成功的事例。也可写议论文,论述逆境铸就成功的道理。 (二)作文标题“ 的记忆”。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历经磨难、苦尽甘来的幸福?有没有眉飞色舞、兴奋不已的激动?有没有愁眉苦脸、彷徨无助的孤独?有没有甜甜的感动和温馨?有没有酸酸的委屈和失落……这些曾经触动你心灵深处的事件或场面都可入题。“记忆”是说要写过去的事情,说明这过去的事情值得回味。什么样的事情值得回味呢?亲情、友情、邻里情;经验、教训、哲思。总之,要有珍藏的价值。文体很明显要选记叙文,选择的事情要真实,感情要真挚。首先要选好细节,细节描写最易打动人。再学会渲染环境,景中情、境中情易触动人的心弦。还要精心设计结构,锤炼语言。标题的横线上可填“母亲”“秋天”“成长”“幸福”“珍藏”“童年”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1)结合材料,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2)至少写出书法作品的三种字体名称。

(3)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弘扬书法艺术,         

(4)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      (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      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      的真实情况。

(2)同学们,《红星照耀中国》这部读本,你应该读得差不多了吧,书中最能打动你的人物是谁呢?试以人物的事例简单分析打动你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1)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2)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3)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4)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5)“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6)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7)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8)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9)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10)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11)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12)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13)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14)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15)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16)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17)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18)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19)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20)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21)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2.请简要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8)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19)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藤野先生》节选部分,完成题目。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2.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所以”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有必然联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4.阅读选文,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述。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小题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小题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