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

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沉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豁然开朗……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我心雀跃 “到了!那就是南天门!”爸爸让我向他手指的地方看去。那一刻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兴奋起来。头上的汗珠在这一刻仿佛已经凝固。激动的心情如浩浩荡荡的潮水,一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泰山的黑影已匍匐在我和爸爸的脚下。转身看,背后是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边的雄伟山脉。 下午三点半来到泰山脚下,周围人都劝我们乘缆车上山。因为此时上山,可能要晚上七-八点才能到顶,那就看不到日落时的晚霞了啊!可我坚持一定要爬上去。爸爸拗不过我便答应了。 山路上,凉风习习吹在路边的树上,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太阳已开始下山,山间的一切,都在忽明忽暗中展开。 我们踏着一个又一个的石台阶一路向上,路边有很多名人书法石刻和供游人休息的小亭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我们都累了,真想坐下来休息啊。但是怕一坐下就不想再爬了,所以,我和爸爸除了偶尔停下喝口水,就一直努力坚持着没有停下。 山路走了大半,已经能看到南天门了。这时天渐渐暗了也凉了,但我却一身大汗。真累啊!看着旁边爸爸鼓励的眼神我暗暗在心里给自己加油。坚持就是胜利。 路越来越陡,人也越来越累了。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到了南天门。顾不上休息我们赶快找到一处观景台,只见日落已经进行一半了,金黄中透着红的太阳正一点一点的把头往云里藏去。橙日把周围的云照的散着金色的光芒,在雄伟的山峦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绚彩美丽。那一刻,心中的激动再也压抑不住,奔涌而来。心中的雀跃自心灵深处迸发而来。刚才爬山的劳累随之烟消云散了。 劳累后的美丽,似乎比平常更美,用坚持和劳动换来的美丽,更让我心雀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我心雀跃》是“主语+谓语(动词)”形式的完整句式,因为主语的限定,作文重点在于考生的经历心情,考察考生经历过后的成长与对生活的思考;将视角转移到非考生的其他角色(教师医生等)有较大风险。行文过程:因为题目难度不大,相较之下作文若要出彩,最好在立意、叙事议论技巧、内涵底蕴上独树一帜。立意:本次题目,可分解为主语“我心”、谓语“雀跃”两部分;重点在于“雀跃”二字;可以从如下方面拔高立意:“我”因什么事雀跃:联系正能量,将目光放在更为广阔、更为发展的方向上。“我”在雀跃中收获了什么:自身获得的进步,生活环境的美化等,更可联系时事进行讨论。叙事议论技巧:同为描述让人开心的事情,如果能在叙事议论过程中增加一些技巧,比如欲扬先抑、以小喻大等,可以增加文章阅读的趣味性,激发阅卷导师阅读兴趣。内涵底蕴:描述过程的语言、故事的背景、议论示例的深度,在文字运用方面又是一个分水岭,只有多阅读,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才能够积累得深厚的行文功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每次家里来客人,谈到晓峰,妈妈总爱说晓峰的缺点,虽然是半开玩笑似的,但让晓峰很不好意思。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过后会怎样对妈妈表达你的想法。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自序)

注释:甲午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丁酉指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雾凇沆砀”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汽一片弥漫的情景。

B. “一芥”、“两三粒”是虚写,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C. 张岱梦中的西湖与他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D. “大喜”不但写出了客人见到“我”的惊喜,也暗示了张岱夜遇知己的高兴。

4.赏析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作用。

水,上下一白。

5.有人评价张岱的作品是“痴人说梦”,结合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他的“痴”和“梦”的理解。

 

查看答案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  直

①2018年4月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现场,此前备受关注的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经过九场精彩而紧张的诗词大比拼,最终以无敌的心态“小宇宙爆发”,击败北大硕士,拿下的本季总冠军。总决赛诞生前的“最后三分钟”也被认为是本季最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接地气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甲)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乙)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溫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选自《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2.下列关于“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接地气的方式脱颖而出”原因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形象表达等方面能与当下个体的人生、命运产生共鸣。

B. 当代很多诗人的作品不能给予人们诗意的审美感受。

C. 古典诗词所创造的“中国意境”使中国古典诗词作品的价值大于散文。

D. 许多人能从重溫古典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3.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甲)(乙)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查看答案

老屋祭

记忆里老房子比我的年纪还大。听奶奶说,老房子是民国时期建的。房子是土坯的,只有房子的地基是砖垒成的,是那种古绿古绿的砖。因为久经风雨,红色的瓦砾上稀稀疏疏地长了些茅草,微风一吹,草绿色的种子四处飘散,来年的时候,又会是芳草萋萋   

老屋的门是暗绿色的,屋门上的几块玻璃,有的已经破了半边。屋顶覆以苇子编成的席子,椽子很黑,黑的油光发亮,因为日久天长,烟熏缭绕,有的地方甚至能滴下油来。屋子很小,即使是白天,屋里的光线也很暗。窗框是木头做的,纸糊的窗棂被风一吹沙沙作响。窗户外面是一颗老枣树,记不清它的年纪了,反正自打我记事起,这棵枣树就年年结出累累硕果。

小时候老屋是我快乐的源泉。夜深人静的夜晚,昏黄色的光晕顿时洒满了小屋,细细的火苗伴着些许的黑烟,袅袅地飘向屋顶。每每这时,父亲总是喜欢点上一支廉价的香烟,坐在小桌旁,深深地吸上一口,然后惬意地吐出缭绕的烟气。橘红色的灯光,照着他古铜色的脸颊,额头上密密的皱纹一道一道的舒展开来,每每此时,我便觉得也许那时便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屋里的摆设极其简单,外屋中央摆着一张八仙桌和两张老式的藤椅,因为有些年头了,上面的漆掉了许多,斑驳陆离的表面上有些细碎的小坑,上面沾满了油渍和灰尘。里屋摆着一张桌子和一个长方形大柜子,据说是母亲的随嫁品,木质很好,用了这么多年还完好无损。柜子里除了放衣服,还有一些好吃的东西,小时候因为馋,常常偷偷地掀开柜子拿东西吃。  

到了金秋八九月间,红彤彤的枣子便挂满了树梢间,犹如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红宝石镶嵌在硕大的树冠上。每年这个季节,便是我们兄妹三个最快乐的日子。每天放学回家,我就蹭蹭地爬上树,站在树杈上,抓一把红枣塞进嘴里,醉人的香甜嗖的一下从嘴里甜到心里,继而传遍整个神经末梢。妹妹够不着,便仰着脖子在树底下等我晃一下枝头,然后噼里啪啦的下起枣子雨,妹妹提着小竹篮,一边吃,一边捡,那种情形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感动。   

东边的院墙很矮,隔壁院子里长着一棵老槐树,夏天的时候,槐花穿过矮矮的院墙,小小的院落里便飘满了槐花的香味,抓一把槐花放在嘴里,又香又甜,回味无穷,直到现在还一直陶醉童年时代的槐花香里。   

  父亲早早地盖上了新房,搬离了老房子,住进了新家。一有空的时候,父亲就常回老房子转悠。还经常拾掇拾掇这里,再拾掇拾掇那里,房子漏雨了他就爬上房顶盖盖塑料布,土墙掉皮了就再泥泥。过年的时候,我回了趟老家,到承载着我儿时的梦想的老房子里转了转,看了看。因为很久没有住人了,院子里长满了荒草,门前的那棵老枣树已经没有了踪影,地上依稀还能看见几片枯萎凌乱的枣树叶。土坯垒成的院墙终于倒了,只留下南面一段孤零零的门楼,还有那扇写着“忠”字的黑漆漆的大门……残留的白色窗棂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我给父亲说,老屋的院墙倒了,父亲听了嘴角动了动,没有说话。但是,久久的沉默和那一声重重的叹息,让我的心酸酸的。

                                                 (作者:李汉荣,有删改)

1.作者说:“小时候老屋是我快乐的源泉。”细读全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哪些与老屋有关的“快乐的”记忆。

2.细读文中划线句,完成相关题目。

(1)选择一个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因为久经风雨,红色的瓦砾上稀稀疏疏地长了些茅草,微风一吹,草绿色的种子四处飘散,来年的时候,又会是芳草萋萋。

(2)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的作用。

一有空的时候,父亲就常回老房子转悠。还经常拾掇拾掇这里,再拾掇拾掇那里,房子漏雨了他就爬上房顶盖盖塑料布,土墙掉皮了就再泥泥

3.下面这段话是从原文里抽出来的,有人认为应该放在文章开头,有人认为应该放在文章结尾,你的观点呢?请写出简要的理由。

老屋的院墙终于倒了,唯有两扇黑漆漆的大门和几间残破的土坯房还矗立在那里,还有一些憔悴的记忆留在风中……

4.细读全文,结合链接材料,探究作者写《老屋祭》的意义。

[链接材料] 李汉荣在散文《老屋》的结尾这样写:星光下,我遥看着老屋,心里升起一种深长的敬畏——它像一座静穆的庙宇,寄存着岁月、生命、血脉流转的故事……

 

查看答案

阅读

(甲)                            (乙)                      (丙)

大堰河,已死了,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积雨辋川庄作》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王维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积雨空林烟火迟,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蒸藜炊黍饷东菑。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我相信自己                    漠漠水田飞白鹭,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阴阴夏木啭黄鹂。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不凋不败,妖治如火            山中习静观朝槿,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松下清斋折露葵。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乐此不疲                      野老与人争席罢,

……                            ……                         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菑(zī):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

1.“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是艾青早期诗作的主要内容。结合甲诗写出节选段的诗名和内容。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

(1)乙诗是印度诗人__________ 写的。其中与这首诗相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a死如秋叶般静美   b树木求他天空的寂寞 )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诗歌的题材来看,丙诗属于_____(a边塞行旅b山水田园 )类,按诗歌体裁分,属于律诗,请写出这首诗的颈联。_____________

3.阅读丙诗,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句中,我们仿佛看到: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_______________之中,______________。画面开阔而深邃,意境和谐而又生机勃勃。

4.有人说,丙诗表达了诗人对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的热爱,也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你是怎么认为的?请从诗中举出一例简要分析,加以印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