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 直 ①2018年4月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现...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  直

①2018年4月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现场,此前备受关注的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经过九场精彩而紧张的诗词大比拼,最终以无敌的心态“小宇宙爆发”,击败北大硕士,拿下的本季总冠军。总决赛诞生前的“最后三分钟”也被认为是本季最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接地气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甲)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乙)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溫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选自《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2.下列关于“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接地气的方式脱颖而出”原因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形象表达等方面能与当下个体的人生、命运产生共鸣。

B. 当代很多诗人的作品不能给予人们诗意的审美感受。

C. 古典诗词所创造的“中国意境”使中国古典诗词作品的价值大于散文。

D. 许多人能从重溫古典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3.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甲)(乙)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1. 示例:是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的执着追求,是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2. C 3. 【示例】放在文中【乙】处更恰当。因为第③段主要写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诗心相伴,第④段写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题中的这则材料,中心是诗词对王海军的影响深远巨大,与第④段中心贴近。)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⑧段的“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作为答案。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原文③④段内容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并不是像C项说的“古典诗词所创造的‘中国意境’使中国古典诗词作品的价值大于散文。”故选C。 3.本题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所给材料的内容诗词对王海军的影响深远巨大,这正好和第④段论述的中心“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相符。所以要放在文中【乙】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老屋祭

记忆里老房子比我的年纪还大。听奶奶说,老房子是民国时期建的。房子是土坯的,只有房子的地基是砖垒成的,是那种古绿古绿的砖。因为久经风雨,红色的瓦砾上稀稀疏疏地长了些茅草,微风一吹,草绿色的种子四处飘散,来年的时候,又会是芳草萋萋   

老屋的门是暗绿色的,屋门上的几块玻璃,有的已经破了半边。屋顶覆以苇子编成的席子,椽子很黑,黑的油光发亮,因为日久天长,烟熏缭绕,有的地方甚至能滴下油来。屋子很小,即使是白天,屋里的光线也很暗。窗框是木头做的,纸糊的窗棂被风一吹沙沙作响。窗户外面是一颗老枣树,记不清它的年纪了,反正自打我记事起,这棵枣树就年年结出累累硕果。

小时候老屋是我快乐的源泉。夜深人静的夜晚,昏黄色的光晕顿时洒满了小屋,细细的火苗伴着些许的黑烟,袅袅地飘向屋顶。每每这时,父亲总是喜欢点上一支廉价的香烟,坐在小桌旁,深深地吸上一口,然后惬意地吐出缭绕的烟气。橘红色的灯光,照着他古铜色的脸颊,额头上密密的皱纹一道一道的舒展开来,每每此时,我便觉得也许那时便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屋里的摆设极其简单,外屋中央摆着一张八仙桌和两张老式的藤椅,因为有些年头了,上面的漆掉了许多,斑驳陆离的表面上有些细碎的小坑,上面沾满了油渍和灰尘。里屋摆着一张桌子和一个长方形大柜子,据说是母亲的随嫁品,木质很好,用了这么多年还完好无损。柜子里除了放衣服,还有一些好吃的东西,小时候因为馋,常常偷偷地掀开柜子拿东西吃。  

到了金秋八九月间,红彤彤的枣子便挂满了树梢间,犹如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红宝石镶嵌在硕大的树冠上。每年这个季节,便是我们兄妹三个最快乐的日子。每天放学回家,我就蹭蹭地爬上树,站在树杈上,抓一把红枣塞进嘴里,醉人的香甜嗖的一下从嘴里甜到心里,继而传遍整个神经末梢。妹妹够不着,便仰着脖子在树底下等我晃一下枝头,然后噼里啪啦的下起枣子雨,妹妹提着小竹篮,一边吃,一边捡,那种情形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感动。   

东边的院墙很矮,隔壁院子里长着一棵老槐树,夏天的时候,槐花穿过矮矮的院墙,小小的院落里便飘满了槐花的香味,抓一把槐花放在嘴里,又香又甜,回味无穷,直到现在还一直陶醉童年时代的槐花香里。   

  父亲早早地盖上了新房,搬离了老房子,住进了新家。一有空的时候,父亲就常回老房子转悠。还经常拾掇拾掇这里,再拾掇拾掇那里,房子漏雨了他就爬上房顶盖盖塑料布,土墙掉皮了就再泥泥。过年的时候,我回了趟老家,到承载着我儿时的梦想的老房子里转了转,看了看。因为很久没有住人了,院子里长满了荒草,门前的那棵老枣树已经没有了踪影,地上依稀还能看见几片枯萎凌乱的枣树叶。土坯垒成的院墙终于倒了,只留下南面一段孤零零的门楼,还有那扇写着“忠”字的黑漆漆的大门……残留的白色窗棂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我给父亲说,老屋的院墙倒了,父亲听了嘴角动了动,没有说话。但是,久久的沉默和那一声重重的叹息,让我的心酸酸的。

                                                 (作者:李汉荣,有删改)

1.作者说:“小时候老屋是我快乐的源泉。”细读全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哪些与老屋有关的“快乐的”记忆。

2.细读文中划线句,完成相关题目。

(1)选择一个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因为久经风雨,红色的瓦砾上稀稀疏疏地长了些茅草,微风一吹,草绿色的种子四处飘散,来年的时候,又会是芳草萋萋。

(2)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的作用。

一有空的时候,父亲就常回老房子转悠。还经常拾掇拾掇这里,再拾掇拾掇那里,房子漏雨了他就爬上房顶盖盖塑料布,土墙掉皮了就再泥泥

3.下面这段话是从原文里抽出来的,有人认为应该放在文章开头,有人认为应该放在文章结尾,你的观点呢?请写出简要的理由。

老屋的院墙终于倒了,唯有两扇黑漆漆的大门和几间残破的土坯房还矗立在那里,还有一些憔悴的记忆留在风中……

4.细读全文,结合链接材料,探究作者写《老屋祭》的意义。

[链接材料] 李汉荣在散文《老屋》的结尾这样写:星光下,我遥看着老屋,心里升起一种深长的敬畏——它像一座静穆的庙宇,寄存着岁月、生命、血脉流转的故事……

 

查看答案

阅读

(甲)                            (乙)                      (丙)

大堰河,已死了,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积雨辋川庄作》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王维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积雨空林烟火迟,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蒸藜炊黍饷东菑。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我相信自己                    漠漠水田飞白鹭,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阴阴夏木啭黄鹂。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不凋不败,妖治如火            山中习静观朝槿,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松下清斋折露葵。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乐此不疲                      野老与人争席罢,

……                            ……                         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菑(zī):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

1.“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是艾青早期诗作的主要内容。结合甲诗写出节选段的诗名和内容。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

(1)乙诗是印度诗人__________ 写的。其中与这首诗相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a死如秋叶般静美   b树木求他天空的寂寞 )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诗歌的题材来看,丙诗属于_____(a边塞行旅b山水田园 )类,按诗歌体裁分,属于律诗,请写出这首诗的颈联。_____________

3.阅读丙诗,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句中,我们仿佛看到: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_______________之中,______________。画面开阔而深邃,意境和谐而又生机勃勃。

4.有人说,丙诗表达了诗人对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的热爱,也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你是怎么认为的?请从诗中举出一例简要分析,加以印证。

 

查看答案

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古代无数文人登临揽胜,下列诗句中不能与“岳阳楼之大观” 对应是(      )

A.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B.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陈与义《登岳阳楼》 )

C.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D.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予观夫巴陵状         (2)佳木而繁阴

(3)山肴野               (4)余强饮三大而别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对于秋,爱怨悲欢,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寄情山水者,爱秋颂秋:①___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郁郁寡欢者,悲秋伤秋:秋草独寻人去后,②_____。秋使人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温庭筠在瑟瑟板桥霜中无法抑制思乡之梦:③__________;杜甫在秋夜想到了弟兄分离,家人无讯的悲苦:④___________;苏轼在中秋夜豁达感怀,遥寄思念:⑤______________。其实,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季节,我们看得见秋的萧瑟,更应该正视秋的收获,时值金秋,请你用一联古诗来激励自己,积极乐观,奋发向上。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