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 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论语•学而》)
②__________,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___________》)
③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④ 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_________________,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⑦《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着落(______)(2)干sè(_______)(3)粗犷(_______)(4)人声dǐng(_______)沸
从跨入中学大门起,初中生活的画卷就在我们面前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 让我快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以初中生活为素材;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而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著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中包含着哪些情感?请简要答出两点。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莫怀成《散步》)
本文第⑥段划线句与链接材料中都有对孩子的描写,请说说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异同点,刻画的人物性格有什么共同点。
描写方法: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性格上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雪
①谁道冬日多萧芜?雪能添得三分景。冬,留于人的印象,总是萧瑟荒芜的,尤其是北方的冬天,万物凋敞,寒冷且漫长,幸而有雪。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地的雪确也来得早,叶子还没有黄透,雪就翩跹而至了。托着一团团松软洁白的雪,那灰白干枯的树枝,突然显出圆润粗壮的模样。黄红驳杂的叶片,在晶莹五色中,越发的热烈明亮了。斑斓的秋叶,衬着皑皑白雪,独成一景。树树秋色,茫茫雪色,相映成趣,忧若置身于一个黄金白银,翡翠琉璃交错的梦幻世界。偶有几片秋叶,突然坠落,带着一道白光,颯颯作响,才让我意识到,秋未曾走远,只是一场路过的秋雪罢了。
③到了数九寒冬,大雪纷扬,飞珠溅玉。顷刻之间,苍茫大地,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一片雪色。真正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雪落地无痕,抹尽细小尘埃,轻掩纷扰尘事。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喧嚣的城市突然失语,被漫天飞雪卷入一片静寂之中。 天地间只空余自己一人,静看雪花纷飞。
④春季飘雪,在北方也是寻常之事。北方的春来得晚,春寒漠漠,大地荒芜,是二三月惯有的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早春飞雪,玉树琼花,轻盈洁白,叙速纷飞,温柔地点缓于案枝间,无花胜似有花,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萧萧早春,飞雪作花,添了一丝生机,一丝浪漫。
⑤待春意渐深,陌上花开,又下起了桃花雪。簇簇粉嫩娇艳的花儿,掩映在莹润白雪中,让人不禁想起温庭鸡词中那个懒起梳妆、香腮似雪、 临镜簪花的美人,肌肤似雪白,花西交相映。雪花渐渐消融,晶莹别造,几滴水珠嵌在粉白花葛之中,又像极了美人的盈盈粉泪。这四月的轻雪,也下得这么诗意呢。
⑥雪花体态轻量,洁白无瑕,富于诗意,文人墨客,素喜咏之。关于古人味雪,有一段佳话: 雪天谢家子女聚在一起, 即景赋诗咏雪。谢安问:“大雪纷纷何所似?”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报。”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人多赞谢道棍。大富纷纷,以盐喻雪,并不应景。以柳絮随风飞舞来形客大雪纷飞的情形,确实更胜一筹。
⑦霰雪纷纷落是小雪时的情形,点点晶莹雪粒,细细粉白雪霰,飘散而下,慢堆积,如盐似粉。雪花大如席之时,空中当意飘舞的必然是大雪了。柳絮轻盈,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漫天飞舞,以之喻雪,形神皆似。简文帝《冰雪》中,“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化妆用的小匣子)”,雪花作盐飞,或作蝶舞,或作落花,或作粉飘,意象丰富,可谓写尽了雪的婀娜多姿。
⑧煮茶赏雪,围炉听雪,邀友咏雪,不,这些都还不够,不够。如果有来生、来世,我愿做一朵雪花。一朵空灵的雪花,流连在枝叶间,伴什同眠:一朵隽永的雪花,静卧在花心里,与梅同幽。
1.结合阅读第②到第⑤段,概括出北方之雪的主要特点。(请写出3点)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
3.文中第间⑥⑦两段都将雪比喻为盐,作者在第⑧段批评说“以盐喻雪,并不应景”,而在第⑦段却称赞其写得好,这是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期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与《____》《中庸》《____》合称为“四书”。
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亦说乎
(2)人不堪其忧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于我如浮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上述四章中孔子不论谈到自己还是评价颜回,均提到了“乐”,请任选一则,用“孔子说,人生之乐,乐在……因为……”句式写一段文字,谈谈对这一则里面“乐”的理解,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