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期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与《____》《中庸》《____》合称为“四书”。

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亦  

(2)人不其忧  

(3)好之者不如之者 

(4)我如浮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上述四章中孔子不论谈到自己还是评价颜回,均提到了“乐”,请任选一则,用“孔子说,人生之乐,乐在……因为……”句式写一段文字,谈谈对这一则里面“乐”的理解,50字左右。

 

1. 儒 《孟子》 《大学》 2. (1)同“悦”,愉快 (2)能忍受 (3)以……为快乐 (4)对,对于 3.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4. 结合文句主旨写出“乐”的原因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论语》有关的文学常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说”:同“悦”,愉快。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于”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的意思,所以说作为文言虚词,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不知”:不了解。“愠”:怨恨。 4.题干要求谈谈对这一则里面“乐”的理解,并且用“孔子说,人生之乐,乐在……因为……”句式写。结合文句主旨写出“乐”的原因即可。如可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句,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一定要注意句式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写了哪些景物?道染了怎样的气氛?

 

查看答案

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仙女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

A. 我们仙女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划破了吗?

B. 您看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 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 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鲁迅写了两位对他有深刻影响的老师。一位是童年的启蒙老师______,另一位是身处异乡认识的______

(2)下列对《朝花夕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A.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B.《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C.《无常》一文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既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味。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岁月轮转,人生辗转, 总会有一种“愁绪”紧绕在心头。“愁”在孔子站在河边发出“____________”这种岁月易近的慨叹;“愁”在李白听到王昌龄被贬龙彪时时的“____________”的借月相慰;“愁”在李白离乡闯荡拍头望着峨眉山月低头看见江中孤影时“____________”的触景生情。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 《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C. 《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D. 《济南的冬天》》围绕“温情”这一 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