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

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

 

范文: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时光匆匆,还记得曾经路口的那盏灯和灯下的人。 ——题记 时光早已不如往昔,我们的生活也渐渐在变化着,曾经的孩子已成为了如今的少年,但唯一不曾改变的却是那份不曾离去的感动,那个回家路上等我的人。 那时的我才10岁,接送我的爸爸因为单位工作忙,没时间接送我上学,于是我走上了一个人上学的路,那时那条路上总有那个等我的人,等我的那份爱和感动,那便是妈妈。年轻的她,漂亮的白裙子,站在路口等着回家的孩子,记忆里那时的妈妈很美,那个等我回家的妈妈好漂亮。她总是跑来将我拥入怀中,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我。 当我已不在是个小孩子,搬了新家,我也迈入了初中的大门,进入青春期的我,总爱和妈妈吵嘴,但不曾改变的依旧是那份小感动,因为那个等我的人从未离弃,我爱她。她总在回家的路上张望着,直到我的出现,她微微一笑,那年妈妈爱穿紫色的裙子,脸上却悄悄爬上了几条岁月的痕迹,不过路灯下的妈妈,依旧那么美,我心里依旧洋溢着小小的感动。 时光转眼已逝,我已成为高中生,每天早出晚归,见到星星的次数比见到妈妈的次数还多,但不曾改变的是哪个回家路上等我的人。第一天开学,还是哪个地方,我看见了妈妈的身影,我的心猛然的抽动了一下,妈妈高高的个子,那盏灯的光洒在她的头上,拉长了她的影子,发丝在微风中轻轻浮动,却也看到了妈妈额头上那时光走过的痕迹。虽然不明显,却也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已不再是那往日的孩童,我心中更多的是感动,是爱。那天,妈妈穿着黑裙子,裙摆不时晃动,路灯下的她看到我松了口气。妈妈的年龄也随着时光在长,原来“不老时光”只是虚幻。不过,那个等我的人依旧那么美,那个路灯下的妈妈还是那么漂亮,我爱她。 不曾何时,时光已悄然流逝,连它的尾巴我们谁都看不到,妈妈在变年老,时光摆动着尾巴嬉闹而去,留下了我们。虽然我在长大,但依旧记得那个等我的人,那个路灯下的妈妈,那灯光里的爱,和唯一不变的风中的感动,将使我回家的路上多了那么一份牵挂和感动,我爱她。 【解析】 作文指导“那个影响了我的人”。这道题可写的内容非常广泛,“那个人”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熟人,也可以是素不相识的人;可以是巴金等现当代人,也可以是李白、辛弃疾等历史人物;可以是“感动”、“最美”之类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杜丽娘、觉慧、堂•吉诃德等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影响了”说明“那个人”对“我”已经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在“那个人”的“影响”下,“我”对自我的了解、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看法、对事情的态度等方面有了某些变化。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立意:1.回溯历史,阅读经典。选取自己熟悉的“那个人”,阐明“我”从他(她)身上获得了精神食粮,进而养成了某种良好的品质。2.勾连现实,紧扣热点。一大批身份显赫或出身平凡的“那个人”因其言行感动着社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影响”了“我”,“我”因此有了某些改变。3.关注身边,体悟生活。从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等入手,选取个合适的“那个人”,“我”从“那个人”身上学会了正确面对人生,客观看待自我,懂得恩等道理。4.反弹昆琶,化身恶人,品行不端的“那个人”让“我”误入歧途,其“影响”让“我”付出了巨大代价,我最后辨清了是非,从迷途中走了出来,感悟到了某种人生道理。从文体上看,这道题适合写记叙文或者抒情性散文,不能够写成议论文。从创新的角度看,可以考虑从书信体、故事新编类入手,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仿佛若有光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3)桑竹之________

(4)选贤________

(5)货其弃于地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把下面的相似点补充完整

(1)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______”。

(2)从“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桃源”中的人们都会受到社会关爱,生活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4.两文的作者所处的社会都是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为什么都在文中描绘了美好的生活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百合花开

宓月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地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⑦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⑩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01期,略有删改)

1.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

百合花:初见百合花→移植成功 →①______→ 再度生长→ 又见百合

“我”的情感变化:②______→憧憬和幻想→忧伤→③______→惆怅和怀念

2.“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3.请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

4.在“我”成长路上,百合花给了“我”什么启示?(至少两点)

 

查看答案

某校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新闻播报)给下面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标语拟写)为营造气氛,学校准备在校门处拉一横幅。请你为横幅拟一条标语。

(3)(板报设计)李磊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他修改。

在70年前,我们的先辈通过艰苦地战斗,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国家。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到底凭借什么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敌人的?(A)我想是凭借着一种爱国精神;凭借着一种不畏强爆的精神;凭借着一种舍生忘死的精神;凭借着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B)虽然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那段中国人民最难忘的日子,仅从电影电视中看到那血雨腥风的惨烈悲壮画面,所以我也禁不住泪流满面了。

①(A)中的标点符号不正确,将      号改为      号。

②(B)句是一个病句,应将“      ”改为“      ”。

(4)(重读家书)学校开展“重读抗战家书”的活动,许多同学积极响应,热情参与,但同桌小明却认为:初中阶段只有学习好才最重要。请你结合此活动的现实意义对小明进行规劝。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______》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______》;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出自原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______》,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整个宏村呈“牛”型结构布局。巍峨的雷岗为牛首,参天的古木是牛角,错落的民居是牛躯。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会合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俗称牛肚。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为村民创设了美好的生活环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  cuò落______  湖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的写法是“______”。

(3)“裁”在《新华字典》有下面四个义项。请根据短文的语境,为“别出心裁”一词中的“裁”选择恰当的一项______

A.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    B.削减,去掉一部分。

C.决定,判断。                D.安排取舍。

(4)此语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