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名著节选,完成小题。 五猖会(节选)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

阅读名著节选,完成小题。

五猖会(节选)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有何作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中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4.除了这篇文章写父亲以外,《朝花夕拾》中还有一篇文章也重点写了父亲,是哪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揭示了什么问题?

 

1. 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 2. 比喻手法,将我背书的声音比作深夜蟋蟀的鸣叫,形象生动写出了我背书时的可怜样子。 3. 父亲是一个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专制,严厉,古板。 4. 《父亲的病》,作者回忆儿时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⑤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与后文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了“我”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把“我背书的声音”比作“深夜蟋蟀的鸣叫”,形象生动写出了我背书时的不情愿和可怜样子。侧面表达了作者想去看五猖会的心情。 3.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文通过描写父亲亲强迫背诵《鉴略》而不让“我”去看“五猖会”,表现了父亲是一个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专制,严厉,古板。可结合“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分析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名著的阅读。《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寻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据此概括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散步》,完成小题。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一家人发生了怎样的分歧?面对分歧,作者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2.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句话。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2)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3.文章以“散步”作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雨的四季》节选,完成小题。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它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   ,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   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     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     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1.依次给画线空缺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洗淋   吸引   披   盖    B. 洗淋    诱感    披    盖

C. 滋润   诱感   穿   盖    D. 滋润    吸引    穿    盖

2.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②③两段写两个季节的雨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4.从感官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①有欲炙之色,因缀己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②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行炙人:做烤肉的人。炙,烤肉,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长江南下。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2)撤盐空中可拟(3)同坐之(4)每危急

2.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4.简要分析(甲)文“公大兄无奕女”和(乙)文中顾荣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状,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个画面。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为了尽快让同学们相互熟悉。朱自清中学七年级(3)班决定举办以“认识新同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搞好本次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手!”寂寞的时候,有朋友的造访,你会喜出望外;伤心的时候,有朋友的安慰,烦恼会跑到九宵云外;皮倦不堪的时候,有朋友的鼓励,信心会犹然而生;事业成功时,有朋友的祝贺,笑容会更加烂慢.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新同学,和他们做朋友吧!

以上是一位同学在本次活动中的开场白,里面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2)组织本次活动,要考虑到哪些问题或者内容,请写出两个来。

(3)写出两个关于交友的成语。

(4)名著中也有不少关于交友的故事,《西游记》中孙悟空早年就结拜了一位兄弟,但是他和他的家族却给取经之路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个妖怪是           。《朝花夕拾》中鲁迅也写了一位朋友,并且以他的名字作为文章的题目,这个朋友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