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正楷字将下列文字抄写,要求正确、美观。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请以“答案”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结构合理。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礼物
①我的儿童时代是在孤儿院中度过的,这里面的生活非常单调。记得有一次,孤儿院里的一个大孩子从春园学校大楼里偷着拿来了一本《男孩生活》杂志,并把它带到了我们的宿舍,我们太激动了!当看到杂志里的一张张图片和介绍的外面世界时,我惊讶极了。以前我总以为,所有的孩子,甚至包括那些有爸爸妈妈的孩子,都是整天待在家里,和我们一样。但看看杂志照片里的孩子们,他们外出旅行、游泳、露营,还能参加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
②我在生命中第一次认识到,假如住在孤儿院的栅栏外面,儿童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当翻到这本杂志的最后几页时,我感到很悲哀。我一页一页慢慢地翻着,以便能尽情地看够所有这些有趣的图片。有时,我还会翻回前几页,只是想多看几眼那些孩子们在玩游戏时欢笑叫喊的神情。
③当看到最后一页时,上面全是广告。我注意到一则特殊的广告,因为它占了比较大的篇幅,字体也更黑。“美乐卡片公司”,上面写着,“所有的男孩子在空闲时都能挣钱或收到本公司赠送的礼物。”
④“我有的是空闲时间。”我大声对自己说。我一字一句地看着这则广告,还有一行图片,这是他们赠送的礼物。我以前给电影明星伊斯特·威廉姆斯写过一封信,后来我收到了一张她寄回来的签名照片。但我不知道那张照片到哪儿去了,我想是哪个大男孩把它偷走了,锁在了他的橱柜里。也许这次孤儿院会允许我给美乐卡片公司卖卡片,那样我就会得到公司赠送的礼物或挣一些钱。
⑤我填好了表格,把它装进信封,又从一位每天下午在孤儿院外巡逻的老警察那里要来一张邮票贴在上面,然后寄了出去。
⑥两个星期后,文特斯夫人把我叫到了她的办公室。我看到在她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棕色的大盒子。我高兴极了,跑过去就开始撕盒子的包装。文特斯夫人抓着我的头发冲我喊了起来,她让我把这只盒子拿到餐厅后面打开它。她从这只大盒子里倒出了装着卡片的12只小盒子,并命令我把这些卡片倒在地上。然后,她用火柴去烧这些卡片。她气得要命,因为这堆卡片冒起了浓烟,但就是不起火。不到一个小时后,地上的卡片全不见了,只剩下一堆冒烟的灰烬,还有那只大盒子。
⑦我给美乐卡片公司去了封信,和他们诉说了这一切,并告诉他们,我没有钱赔偿这些漂亮的卡片。一个多月后,我又被叫到了办公室。文特斯夫人旅行去了,此时接替她的院长对我说,有人给我寄来了一个盒子。我知道又有大麻烦了,所以我转过身飞也似的逃出了办公室,穿过餐厅,跑回了宿舍。我顺着洗手间屋顶上的天窗爬到了楼顶,在那儿藏了好几个钟头。
⑧晚上,院长让我坐在原处。她就文特斯夫人安在我们桌子上的响铃对其他所有的孩子道歉,然后走出餐厅。几分钟后,她拿来了一只棕色的大盒子,并让我打开它。
⑨我打开盒子后,发现里面有一封信,上面写着:“谢谢你,罗杰,你是个诚实的孩子。请收下我们的礼物。”落款是“美乐卡片公司”。信纸下面是一顶漂亮的露营帐篷,院长让我保存好它。在以后的很多年里,这顶帐篷都是孩子们的宝贝。
⑩这个“礼物”,使我受益终生。
(选自《悦读》)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的“我”两次给美乐卡片公司写信,其目的有何不同?
3.文章在写文特斯夫人和院长时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以“礼物”为题,有何作用?
阅读课文《论美》,完成下列小题。
①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②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A )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B )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C )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③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④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⑤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通读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联系上下文,在第②小节的括号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③小节的论述思路。
4.联系生活实际,举例阐述“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5.选出下列对选文第④小节的解读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 重点阐述了作者对优雅作风、优美修养之美的推崇与赞美。
B. 画线句引用拉丁谚语生动地写出有些老人因优雅的作风而显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C. 运用了有些老年人的优雅作风与有的年轻人的缺乏优美修养的对比论证来阐述观点。
D. 作者的主要用意在于告诫年轻人应该向老年人学习,因为年轻的美貌容易腐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出自《桃花源记》)
(乙)王①不闻夫②管与③之说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④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兵救之,(2)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
(出自《战国策》)
(注释)①王:指秦王。②夫:那。③管与:人名。④戾:残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①乃大惊(________)
②咸来问讯(________)
③管与止之(________)
④子待伤虎而刺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乙文中管与劝止管庄子的目的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4.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的“云”与乙文“王不闻夫管与之说乎”的“说”意思不同。
B. 甲文中桃花源人的质朴真诚、热情善良与渔人的不守承诺形成对比。
C. 乙文的作者借助管与所说的故事来建议秦王如何正确处理齐、楚两国的交战问题。
D. 甲乙两文都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而且两文都通过叙述故事来阐述看法。
默写。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
(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