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一生的母亲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令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的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选自《讲故事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
(2)很快地,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
2.莫言是一位善于讲故事的作家,在文中前六段,他以独到的方式,讲述了与母亲相关的四个故事。除了第一件事外,请概括其它三件事的内容及这三件事带给他的感受。
3.打碎热水瓶一事,让作者“吓得要命”并“以为会受到打骂”,但从母亲口中听到的却是“长长的叹息”,这无言的叹息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4.多年之后,当“我”在集市上遇到当年看守麦田的人想要找他报仇时,母亲却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对母亲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5.莫言今日的成功,离不开往日母亲的教导,母亲影响了作者的一生。请用恰当的语言给予母亲准确的评价。
6.(积累链接)本文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演讲,从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莫言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不禁让人联想到孟郊《游子吟》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
古文阅读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①,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③之。稍壮,折节④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⑤间。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字季常。②朱家、郭【解析】
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③宗:尊崇,敬仰。④折节:强制克制,改变初衷。⑤光、黄:黄州(今湖北黄冈)。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适见焉(_____) ②余告之故(_____)③余既耸然异之(______) ④精悍之色 (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划分节奏。(划分二处)
鹊 起 于 前 使 骑 逐 而 射 之 不 获
3.翻译句子。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4.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5.(1)首段交代了方山子隐居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2)第二段中“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从侧面表现了方山子______的情怀;(3)第三段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不能施展才华的________之情。
6.(积累链接)《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包含作者宦海沉浮悲凉之感的句子:“ ______。”
名著阅读填空。
①《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______)的不朽作品,又名《______》,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②“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的是他采访的主要地点(_______)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③他在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__)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①王绩在《野望》一诗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
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
③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
④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
⑤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
⑥鲁迅在《自题小像》一诗中表达自己誓将一腔热血报效祖国的爱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字数不多于8个字。
近日,在五峰新县城渔洋关镇,时常能看见成群的白鹭结伴飞行,給过往的行人带来惊喜的同时也为初秋的新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们时而凌空翱翔,时而栖息在渔洋河边觅食,置身于青山绿水间。好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对联是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试根据上下联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______花,春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