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心里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心里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⑤字数不少于600字。

 

我学会了坚强 坚强是一股让人上进的力量;是一块充满魔力的饼干,让人吃了不再落泪;是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树,在风雨面前绝不低头。 我虽然长得胖乎乎的,看起来很坚强,但内心却很脆弱,一遇到难办的事就哭哭啼啼,像林黛玉似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学会了坚强。 前几天,妈妈带我去重庆旅游,要去爬黑山谷。黑山谷总长十几公里,坐好长一段路的车,步行还要走三、四个小时。 黑山谷山清水秀,的确像一幅画。叮咚的泉水像公主在弹琴,岸上的树木正在发芽,既像一朵朵小绿花,又像一个个漂亮的发卡。沿着弯弯曲曲的石板小路,我看着这些美景,精神百倍。像一只小梅花鹿一样跳来跳去地走路。大约走了30分钟,我的腿渐渐觉得累了,几乎要化成一滩血水。脚有些发麻,好像无数空气变成无数条针,使劲扎我的脚掌。我感到头越来越大,最后像一张方桌子那么大,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此时的我,像一个晒蔫了的茄子,一点力气都没有。在爸妈面前哭丧个脸,直嚷着:“我受不了了,我要回家!”爸爸妈妈让我在有水车的凉亭里休息,络绎不绝的游客从我的眼神里插肩而过。那些游客像打了兴奋剂似的,边走边唱歌呢!还有一些比我小的朋友,他们都一直往前走,我想我一个大姐姐,为什么不能坚持呢?我的心里立刻涌出了一股坚强之火,从心窝一直燃烧到了脚底。我情不自禁地迈开了步子,向山上走去。 我还走过陡峭的楼梯,尽管手脚并用像只猴子一样爬上了山,但我还是没有叫一声“苦”。我咬紧牙,心里念道“:一直要往山上爬,要坚强。”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胜利就在前方。 终于,我爬上了山,心里有保不住的喜悦,所有在我身旁的事物,我都觉得那么美好。 那一天,我学会了坚强。 【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这类作文题既创设了写作情境,又限定了写作范围;比全命题作文题灵活,比话题作文更具约束性,具有收放自如的特点。半命题作文比较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的审题、构思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认真审题,确定立意。“学会了”说明这是一个的过程,从“不会”“不懂”到“学会”“懂得”,是一个技能形成或思想转变的过程。“学会”的含义,可以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如洗衣服、做饭、包饺子、整理房间……,也可以是养成了某种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如理解他人,孝敬父母,帮助同学,讲究诚信,与他人友好相处,与他人分享,坚强地面对生活……,因此,题旨是考查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反思。 ②巧妙选材,巧妙构思。“学会了”特指一件记忆深刻、有重要影响的事情,可以写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选取最熟悉的内容,最有趣的内容,最有教益的内容。 “我”限定了人物,必须用第一人称来写,要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选材要重内涵,有新意,要写出对自己的影响,写出自己的感悟,而且要深刻。在结构上,材料安排要详略得当;开头有悬念,情节有波澜,结尾处深化主旨,这样是很容易出彩的;另外语言要流畅,富有表现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没有发芽的种子

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暗里了。此后好多天,一到阳台上,看见那些开得天真烂漫的小花,我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忧伤。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我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一个个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

1.文章以“没有发芽的种子”为标题有哪些含义?

2.第①段侧重描述散步时的心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我就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2)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了一下。

4.文章围绕“喇叭花”(种子)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5.文章最后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小题。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

3.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

揠(y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其人曰  

⑵其子而往视之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 宋人有闻其苗不长而揠之者    B. 沿河求

C. 其子趋而往视    D. 以我酌油知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苗则槁矣。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山门于河

(2)于沙上

(3)沿河求之,不亦

(4)转转不

3.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诗词赏析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巨大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出了泰山_____________的形象。

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