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藤野先生 鲁迅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

藤野先生

鲁迅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  (     )

A. 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 对噪音特别反感。

C. 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 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欢呼。

2.下列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

B. 文章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C.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右翼青年的愤怒。

D. 文章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3.作者在课文中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导致作者意见变化的事件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 A 2. C 3. 事件:匿名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作者,令他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认识到人民思想不觉醒是民族落后的重要原因,所以作者改变意见,认为治疗国民的灵魂比治疗国民的病体更重要,于是他弃医从文。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语境,叙写的是日本“爱国青年”对枪毙中国人而喝彩。作为中国人的作者,听到这“万岁”的声音,自然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故答案为A。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C项“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右翼青年的愤怒”的理解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C。 3.试题分析:考查对作者思想变化的梳理。鲁迅从匿名信事情以后,就有了弃医从文的念头,到了看电影事件后得以爆发。鲁迅对自己到仙台学医的动机本来是想“学医救国”的,可是在医专学习时,有一次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于是他“弃医从文”了。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金忠待人以宽

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人。博学、慷慨,曾任燕王府纪善、兵部尚书等职。②感:通“憾”,怨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人有他/ 择其者而从之    B. 虽有与公异者 / 可以调

C. 曰 / 王命急宣    D. 奈何以私掩人之长 /渔者歌日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 为 尚 书 时 其 人 以 吏 来 京 师 惧 不 为 容 公 荐 用 之。

3.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金忠怎样的思想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        

(2)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          

(3) 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词,把作者的喜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B. 作者描写的“积水”“藻”“荇”,其实是写皎洁的月光。

C. 本文表达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D. “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了作者被贬期间知己难寻,迫不得已去寻找张怀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为社会最困难的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截止到目前,全国处于就业年龄段的2500万残疾人中,就业人数已达2193.6万人,其中,城镇已就业残疾人累计达到430.4万人,农村达1763.2万人,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20个字以内)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删去“能否”)

B. 消防支队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注意消防意识,增强用火安全。(把“增强”改为“注意”)

C.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删去“随着”)

D. 年轻人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删去“很有必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B. 上帝久久地伫立凝望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

C.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D. 经过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终于出征深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