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血雨腥( )风 应有涯(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即( )为家 ②应有涯( ) ③取( )义成( )仁
(3)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 ;从内容来看,是 。诗中押韵的字是 。
(4)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要大声说出来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一位小提琴家,在演奏会上拉提琴。他拉着拉着,G弦忽然断了,怎么办呢他没有停下来,他立刻换了一个曲子,这个曲子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他演奏得非常成功,听众给他热烈的掌声。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中的“蒸”或“灼”字。
2.请谈谈对比手法在这首诗歌中的使用及其作用。
(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二)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叹息痛恨: ______________
(2)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________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本文中诸葛亮用“卑鄙”一词来形容自己的见识才能,而《隆中对》中,却说“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4.文段(二)的故事照应的是文段(一)中的哪一句话?两个文段共同体现了诸葛亮什么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段(二)的内容加以分析。
当一匹被鞭打的马
①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牛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评呀!”
②其实,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这样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应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批评你呢?正因为在批评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各种责备,应该欣然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
③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批评,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我。这些挑剔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底蕴,使你每临大事有静气。
④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
⑤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只不被鞭打的牛,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
(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毕加索年轻时曾立志写诗,并沉醉其中,有一次得到诗歌评论家斯泰因夫人指导的机会,但斯泰因夫人看着毕加索的“得意之作”,全是直言不讳地批评:你不具备写诗的天赋,还是早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吧。
在绘画上成名后的毕加索讲到了当年斯泰因夫人浇冷水的事时,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斯泰因夫人给我浇冷水,可能现在我还纠结于诗人的梦想,而与绘画艺术失之交臂了。”
童年的花裙子
那年我才9岁。
父亲在外地教书,我和哥哥尚在念小学,外公多病。一天清晨,母亲照例出门去了,清贫的家境逼迫着母亲日日起早摸黑地为一家人的生计奔忙着。7点多了,我还呆呆地坐在床沿上发愣,脑子里不断地回想着昨天老师的话:“明天‘六·一’节,各班的大合唱是要评奖的,服装一定要统一,女同学白衬衫、花裙子,男同学白衬衫、蓝裤子。”我没有花裙子,只有一件白洋布旧衬衣可以充数。我知道母亲为一家人的温饱日夜操劳,又有何钱何心想到为我做条花裙子。平日,哥哥穿不下的旧衣裤经母亲稍改便成了我的新衣裤。我从不曾为此抱怨过,可今天我该怎么办?想了许久,我无计可施,硬着头皮来到了学校。
心神不宁地走进教室,我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发呆。看着女同学们像一只只花蝴蝶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我更加不安了。不一会儿,老师进来了,叫大家依往日的队列排好队,先将合唱的曲目试唱一遍。小小的我也怯生生地走进队列,在这群鲜艳的“花裙子”中,A.旧衣旧裤的我就像一只丑小鸭落入了美丽的天鹅群中,我竭力逃避着老师的目光。终于,试唱完毕。我逃也似的回到了座位,心里忐忑不安,慌乱得像在等待一张命运的判决书。终于,预料中的时刻到了,老师在同学的众目睽睽之下,走到我身旁,用责备的口吻对我说:“你怎么不穿裙子,呆会儿的合唱你不要去了。”我强忍住在眼眶中打转的泪水,倔强地点了点头。接着,同学们陆续到大礼堂去了,留下我孤独地坐在位子上,像一只被雁群无情抛弃的雏雁。我开始小声地啜泣起来,小小的心灵中第一次感受到自尊心受创后的剧痛。我才9岁啊!从那时起,那位老师的形象在我心中便暗淡无光了。我在恍惚郁悒中度过了这个终生难忘的“六·一”节。
回到家里,终于忍不住满腔委屈,扑在桌子上嚎啕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B.母亲回来,听完了我伤心的“控诉”,阴着脸,一言未发。第二天,我终于有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漂亮的花裙子。绿色的底子上撒着一朵朵淡粉色的小花,我知道那是母亲用被面连夜做成的。可母亲又怎懂得我幼小的心灵上烙下的伤痕,岂是这条迟到的花裙子所能熨平的?我赌气地将裙子扔开了,母亲无奈地叹了口气。后来,那条漂亮的花裙子因为我执意不穿,被母亲收进了箱底。
暑去寒来,时序更迭,我伴着“花裙子”的深深的记忆长天了。有了工作也就有了一份自己的收入,终于我可以随心所欲地买自己喜欢的裙子了。看着自己这些长短不一、花色各异的裙子,心底总是涌起那个夏日傍晚的苦涩。
今日,当我忆起往事,写着这段心酸的故事时,我又一次泪流满面。我终于理解了一颗为贫寒的无奈所迫却同样是眷眷的慈母之心。
那童年的花裙子啊!
1.“我”在文中一共流了几次泪?分别怀着什么心情?
2.请从文中A、B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文中这位母亲的评价。
4.有人说,这是一篇“忏悔录”;有人说,这是一篇“颂母文”;也有人说,这是一篇“警示录”。你赞同哪一种看法?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