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3.“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4.“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B. “牢记使命”“批判精神”“熟读精思”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C. “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描画了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指明了网信事业的前进方向”,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 “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地重现了。
A. ③⑥⑤②④① B. ⑤①⑥③②④ C. ①⑥③⑤②④ D. ②④⑥③⑤①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
(2)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 视察 只有/才 启迪 B. 视察 只要/就 启发
C. 察看 只要/就 启发 D. 察看 只有/才 启迪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懒惰 锻练 折扣 不攻自破
B. 盲从 迷信 流俗 辨伪去妄
C. 大儒 停滞 墨守 腐草为莹
D. 步骤 修正 凶险 辩别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