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安所其手足(通“措”,放置)    B. 使骑捕之,廷尉(通“嘱”,交付)

C. 此人亲吾马(使……受惊)    D. 释之为廷尉(拜托)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顷 之 上 行 出 中 渭 桥 有 农 人 从 桥 下 走 乘 舆 马 惊

3.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1. D 2.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3. 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且秉公执法。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D. “拜”,意为“授与官职;任命”。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中可借助词义、句子结构来断,“顷之”是时间词,然后抓三个主谓句,上行,有农人走,马惊。依此分析断开即可。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廷尉当是也”,体现了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此人犯跸,当罚金。”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体现了张释之秉公执法,“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表现了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的性格。 参考译文: 汉文帝任命张释之做了廷尉。此后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饮少_______ (2)云归而岩穴_______ (3)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目的。

B. 文章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无穷的乐趣。

C. 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

D. 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一听到节奏强劲的音乐,他时常会随着节拍舞姿优美地跳动起来,原来他竟然是个深藏不露的舞迷。(将“时常”换为“就”)

B. 超过九成以上的市民认为类似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应该被处罚。(把“超过”或“以上”去掉)

C. 广佛肇城轨向东对接广州、南海,向西连通肇庆,三水因而成为在广佛肇经济圈中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改“凸显”为“明显”)

D. 在广大热情人士的关心帮助下,使他的身体陕速地康复,并开启新的生活。(删去“使”)

 

查看答案

(2016年中考湖北黄冈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 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 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yǎ(         )的喉咙歌唱。

(2)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ní nán(         )。

(3)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bú èr fǎ mén(         )。

(4) 将受到历史zhì cái (         )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