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娇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代、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自强不息精神最好的阐释。

1.上面这段话中有三个成语有书写错误,请找出并修改,把正确的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请大家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请从你的记忆中搜寻两句写下来,感受古人的自强不息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让你以“自强不息“为话题写演讲稿,下列哪两个名人事例不适合作为论据(     )(    )

A. 祖逖闻鸡起舞

B. 勾践卧薪尝胆

C. 韩信忍胯下之辱

D. 廉颇负荆请罪

E. 刘备三顾茅庐

 

1. 不屈不挠 戒骄戒躁 时不我待 2. 《易经》 理【解析】 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忍,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3. 诗词例句: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4. DE 【解析】 1.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娇”与“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本题还可根据句意推断所填成语的字形。 2.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有关的文学常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劲雄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3.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积累古代文化,多熟悉古代著名文人的生平事迹,多背诵颂扬自强不息精神的古典诗词名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4.D廉颇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原意是廉颇向蔺相如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这个故事很显然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不符。E刘备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B.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C. 每天清晨,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 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查看答案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教育就是尊重人的本性,不揠苗助长,不削足适履。然而                                                  。所以,我们的家长应少点“天才”速成的冲动,静静等待生命的自然成长。

 这是以爱的名义扼杀孩子的童年

 可当家长强加给孩子的伪兴趣成为升学加分的筹码后

 孩子的学习乐趣反而越来越少,乃至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即便孩子再没兴趣的兴趣班,也少不了家长的“兴趣”

 这一常识常理,却往往被一些家长看成保守、落后的符号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 端祥 涵养 箴言 走投无路

B. 玄虚 瞥见 旁骛 百丈婵师

C. 坍塌 伶仃 别墅 断章取义

D. 辩别 停滞 譬如 锲而不舍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dú) 哑(sì)   摇(yì) 自惭形(huì)

B. 取(jí) (yòu) (è) 铁马(gé)

C. 睢(zì) 然(wăng) 偻(gōu)前后继(pú)

D. (sì) 桥(zhàn) (jū) 揉造作(jiăo)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从未止步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人生如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 才可能说:谢谢你。

青春是一种宣言,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是一种勇气,奔跑着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青春是一种年轻的心态,它永远不会消逝;青春具有永恒的魅力,它愈发历久弥新。

——《朗读者》关于“青春”篇卷首语 读了上面的材料,对于“青春”,你有怎样的经历、感悟或思考?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