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分解剖析名篇佳作,进行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_
①也如学书法、音乐,都要经过临摹、背诵、模仿的阶段,等到了一定水平,自然会厚 积薄发。
②古往今来许多大师、大家,谁一开始不是从学习别人起步的呢?
③学语文如同学体操、武术,一开始要进行动作分解,经过反复练习才会变成本能。
④作为一名中学生,让老师用阅读理解题的方式“扶一程”,很有必要。
⑤等到掌握了各种技巧,具备了一定素养,自然不必寻寻觅觅“作者想表达什么”,而 能自成一家之言。
A. ③①②④⑤ B. ④③①⑤② C. ③①④⑤② D. ④②⑤③①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妨碍 吊脚楼 合盘托出 销声匿迹 变本加厉
B. 宣泄 捅娄子 形销骨立 平心而论 共商国是
C. 决窍 掉书袋 独树一帜 断章取义 鸠占鹊巢
D. 部署 制高点 一代天骄 不醒人事 置之不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调停/调换 坍塌/踏地 栈桥/信笺 挑拨离间/亲密无间
B. 桑梓/孜然 拓片/拓展 瞭望/撩逗 羽扇纶巾/美轮美奂
C. 恣睢/恣意 脊梁/瘠薄 铺床/床铺 自吹自擂/擂鼓助威
D. 带挈/契约 中意/中伤 豢养/誊写 仓皇逃窜/上蹿下跳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温暖荡漾在心头
(2)我终于走出了
要求:① 如果选(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径(经过)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连宿两夜,即两三天),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 故渔者歌曰/黄牛如故
C. 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D. 猿鸣三声泪沾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3.甲文描写的山有什么特点?
4.甲、乙两段结尾都引用了歌谣,各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