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这首词的题目是     

2.这首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3.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1. 春思 2. 繁茂,生机盎然。 3. 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学常识的掌握。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词是配合音乐的一种文学,曲调即称为词牌名;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由此可知,这首词的题目是《春思》。 2.此题考查诗词的炼字。古人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的意思是:自己在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其中“无限”一词修饰“绿阴”,可见桃李长得旺盛,俨然一片绿意葱葱的景象。 3.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意思的理解以及把握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词加以分析。“莫忘小桥流水”的意思是:不要忘记以前小桥流水的惬意生活。这是作者遥想当年的闲适自得,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作者油然生出对田园生活的怀恋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请写出《艾青诗选》中给你印象深刻的一首诗歌并说一说印象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逢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

①根据对联知识填写本章回名称:林教头________________火烧草料场。

②林冲因长着豹头环眼,燕颌虎须,故绰号是“______”,他因______(A.倒拔垂杨柳  B.身陷高唐州  C.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忍气吞声,怀怒未发;后来,他______(A.血溅鸳鸯楼  B.手刃陆虞侯  C.怒杀阎婆惜),雪夜上梁山,奋起反抗,体现英雄本色。在吴用的智激之下,他______(A.火并王伦  B.私放晁盖  C.中州劫法场),最后推晁盖为大头领,开拓了梁山的局面。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

①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表现了自己豁达的胸襟。

④《月夜忆舍弟》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点题,既是写景,又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用极其微妙的心理,突出思乡之情。

⑤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上联谢岳阳楼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情节是小说刻画的中心。

D. 中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方法来表现人物,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B.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定力的不二法门

C. 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品类增多,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妄想  沼泽  断章取义  富丽堂黄

B. 旁骛  禅师  附庸风雅  扭捏做态

C. 羡慕  佝偻  形销骨立  眼花缭乱

D. 秘诀  亵渎  矫揉造作  相得益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