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B.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定力的不二法门。
C. 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品类增多,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妄想 沼泽 断章取义 富丽堂黄
B. 旁骛 禅师 附庸风雅 扭捏做态
C. 羡慕 佝偻 形销骨立 眼花缭乱
D. 秘诀 亵渎 矫揉造作 相得益章
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下边的这幅“浩然之气”匾额,就悬挂于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的文天祥祠。下面对这幅匾额的欣赏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墨浓笔畅,笔力遒劲有力。
B. 采用楷书书体,浑厚大气。
C. 笔走龙蛇,整体潇洒淋漓。
D. 四字道出了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礼物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礼物”可大可小,可具体可抽象,可以是用心用情的选择,也可以是不期而遇的惊喜。在你的生命历程中,一定送出过许多礼物,也收到很多礼物,有没有哪一个是特别令你印象深刻的?请以“礼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假如__________是我的同桌
开学以来,我们在语文课本里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和许多老朋友重逢,他们是毛泽东、朱德、鲁迅,他们是曹操、李白、苏轼……假如他们中的一位和你成了同桌,那将发生怎么样的故事?请你补全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阅读《城中河上的“清道夫”》,完成小题。
城中河上的“清道夫”
孙道荣
①一条河,穿城而过。
②它在入城之前,九曲十八弯,清亮如镜。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甲)当它终于挣脱而出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出它当初的模样,混沌、污浊,散发着连它自己都无法呼吸的怪味。但它没有能力改变流向。越来越高的楼房,越来越宽的马路,将本来宽绰的河面挤压得越来越逼仄,差一点,它就被填平了,盖上楼房或者修成马路。
③拐了一道弯,它流经城市最繁华热闹的地段。
④他负责清捞这段河道的垃圾。
⑤每天清晨,他从回澜桥划着小船顺流而下,用特制的网兜打捞水面上的漂浮物。临近中午的时候,到达终点惠济桥。河水继续南流。船舱里,满载打捞上来的垃圾,再由清洁车转运到垃圾处理场。他则将清空了的小船,划到惠济桥的桥肚下,然后从厚厚的布兜里掏出饭盒,开始他的午餐。那是老婆一大早为他准备好的,还有余温。沿岸有很多家饭馆酒楼,对着河道的油烟机,“呼呼”地喷出来一股股浓烈的味道,掩盖了他的饭菜味儿。
⑥靠在船上打个盹,他开始往回划。逆流,虽然水不急,但还是必须一边划一边打捞。水面上,永远有新的漂浮物—树叶、塑料袋、香烟盒、矿泉水瓶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在网兜后面,他加了一小块木板,这样就既便于打捞又能当作木划子。偶尔有一两块垃圾,从另一侧偷偷地溜过去。如果没能兜住它们,他就会让小船顺着水流倒回去,用网兜将它们拦截住。这让他产生一点点成就感。他很得意地笑了两声。他不善言辞,一着急便有点语无 (lún)次。这是他一天中第一次发出声音,没人能听得见。
⑦但还是有人注意到他。高高的岸上,一对情侣在河边散步。女孩看见了他,惊喜地对男孩说:“快看,有人在河里划船呢,真是太浪漫了。”她一边嚷着,一边挥着手机,让男孩帮她拍照。“一定要把小船拍进去哦。”女孩嘱咐男孩。男孩都囊着:“有什么好拍的!”一边不情愿地摁下了快门。
⑧他继续打捞着水面上的垃圾。这条河,以前要宽多了、清多了,可以驶很大的船,曾经还有几个热闹的码头。可是现在,它更像一条臭水沟。
⑨有时候划累了,他会停下来,抬头往上面看看。两侧都是高楼,热闹的街区里熙来攘往,是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带。他只带女儿去过一次,那次是女儿放暑假,和同村的几个孩子一起进城看望父母。在那家最大的商场,他咬咬牙,给女儿买了一个新书包。女儿开心得不得了,但又担心地问他是不是很贵。他告诉女儿,他就在这附近上班,挣得的钱可以买很多书包。有一天,女儿搭同村一位叔叔的便车又来到这座城市,满心欢喜地让叔叔带她到父亲工作的地方。远远望见那条小船上熟悉的、正在忙碌着的身影时,她怔住了……那之后,他再问女儿想要什么文具,女儿总说文具够用了,她什么也不要。
⑩一天中,他最开心的事情,是在水面上偶尔看到意一两条小鱼,摇曳着小尾巴,追着树叶。难得在这条河里看到鱼了。他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是被水流带下来的,还是不小心迷了路? 他很高兴在这条逼仄的河道里,除了他,还有另外的生命。他也替它们揪心,自己忙完了一天的活儿,还能爬上岸,回到租住的小屋,而它们还能不能游到城外那干净的水域呢?
⑪天黑之前,他会回到回澜桥,船舱里,又装满了从水面捞上来的各种垃圾。等垃圾运走了,他将小船拴牢,直起身来。刚刚清理过的河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光与影的碎片随着水波荡漾。他看了一眼这景象,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转眼消失在车流中。
⑫没有几个人认识他,可他并不感到孤单。(乙)每天从早忙到晚,他没有怨言。他把劳作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⑬这条河穿过我所生活的城市。你是否留意过,也有另一条河从你的城市穿过?这个人,住在我所生活的城市。你是否留意过,也有另一个“他”在你的身边生活? (本文有改动)
1.文中“清道夫”身上,有哪些特点或品格打动了你?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从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甲)它终于挣脱而出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出它当初的模样,混沌、污浊,散发着连它自己都无法呼吸的怪味。
(乙)每天从早到晚,他没有怨言。他把劳作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3.文章中第⑦段描写了一对小情侣来到河边拍照的情节,有人认为这段话可以删掉,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4.文章第⑪段写道“刚刚清理过的河面倒影着万家灯火,光与影的碎片随着水波荡漾。他看一眼这景象,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转眼消失在车流中。”“他”看到“这景象”会想些什么呢?请结合文意,写一段文字,描写他此时的心理活动。(不超50字)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 比例 | 依赖手机的原因 | 比例 |
1小时以下 | 19.23% | 通信需要 | 21.15% |
1到2小时 | 21.15% | 放松需要 | 42.31% |
3到5小时 | 44.23% | 上网查资料 | 19.23% |
5小时以上 | 15.38% | 生活无聊空虚 | 17.31% |
(材料二)
网友A:饭菜上桌掐,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网友B: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网友C:我起床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网友D:最近手机玩得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从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材料三)
专家A: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专家B:“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端,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专家C: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专家D:现代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1.从材料一的统计表中,你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什么?
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3.结合材料二,说说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