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轮椅
史铁生
①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鄙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
②两腿初废时,我曾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书,哪儿也不去了。可等到有一天,家人劝说着把我抬进院子,一见那青天朗照、杨柳和风,决心即刻动摇。又有同学和朋友们常来看我,带来大世界里的种种消息,心就越发活了,设想着在那久别的世界里摇着轮椅走一走,也算不得什么丑事。于是有了平生的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设计的。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母亲又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撑起一面木板,书桌、饭桌乃至吧台就都齐备。
③我在一篇题为《看电影》的散文中,也说到过这辆轮椅:“一夜大雪未停,事先已探知手摇车不准入场(电影院),母亲便推着那辆自制的轮椅送我去……雪花纷纷地还在飞舞,在昏黄的路灯下仿佛一群飞蛾。路上的雪冻成了一道道冰凌,母亲推得沉重,但母亲心里快乐……母亲知道我正打算写点什么,又知道我跟长影的一位导演有着通信,所以她觉得推我去看这电影是非常必要的,是件大事。我们一起在那条快乐的雪路上跋涉时,谁也没有把握,唯朦胧地都怀着希望。
④下一辆是《丑小鸭》杂志社送的,一辆正规并且做工精美的轮椅,全身的不锈钢,可折叠,可拆卸,两侧扶手下各有一金色的“福”字。这辆“福”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先是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儿送我回了趟陕北,见了久别的“清平湾”;后又有洪峰接我去长春领了个奖。王安忆和姚育明推着我逛淮海路,是在1988年。少功、建功还有何立伟等等一大群人,更是把我抬上了南海舰队的鱼雷快艇。仅于近海小试风浪,已然触到了大海的威猛——那波涛看似柔软,一旦颠簸其间,竟是石头般的坚硬。又跟着郑义兄走了一回五台山,在“佛母洞”前汽车失控,就要撞下了山崖时被一块巨石挡住。大家都说“这车上必有福将”,我心说我呀,没见轮椅上那个“福”字?
……
⑤如今我已年近花甲,手摇车是早就摇不动了,透析之后连一般的轮椅也用着吃力。上帝见我需要,就又把一种电动轮椅放到我眼前,临时寄存在王府井的医疗用品商店。妻子逛街时看见了,标价三万五。她找到代理商,砍价,不知跑了多少趟。“两万六,不能再低啦小姐。”“好吧好吧。”这东西有趣,狗见了转着圈地冲它喊;孩子见了总要问身边的大人:它怎么自己会走呢?这东西给了我真正的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跳舞也行,打球也行,给条坡道就能上山。舞我是从来不会跳。球呢,现在也打不好了,再说也没对手。不过时隔三十几年我居然上了山——昆明湖畔的万寿山。
⑥谁能想到我又上了山呢!谁能相信,是我自己爬上了山的呢!
⑦坐在山上,看山下的路,看那浩瀚并喧嚣着的城市,想起凡·高给提奥的信中有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节选自《收获》,内容有删减)
1.三辆轮椅载着双腿残疾的史铁生,走出了一条常人都未曾走过的人生之路。请阅读文章,填写空格。
第一辆轮椅来历: ①______ 对作者的影响: 开启“我”新的人生。 | 第二辆轮椅来历: 《丑小鸭》杂志社送的。 对作者的影响: ②______ | 第三辆轮椅来历: 妻子反复砍价后买来的。 对作者的影响: ③______ |
2.词在特定的语境里有传情达意的作用,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谁能想到我又上了山呢!谁能相信,是我自己爬上了山的呢!
3.作者回忆轮椅往事时,在语段③中大量引用散文《看电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①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去之。又尝③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读如故,歆费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管宁、华歆:管宁,管仲的后人,汉末魏初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②捉:捡、拾。③尝:曾经。④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期日中(________)
(2)相委而去(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4)宁读书如故(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甲)文陈元芳最后对父亲的友人是“入门不顾”,(乙)文管宁最终和华歆“割席分坐”,如果你是陈元芳、管宁,你会怎么做?并说说你这么做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襄邑道中①
南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①注:此时诗人陈与义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
(1)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分析两首诗如何表现船在移动的?
(2)结合诗句或作诗背景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语文综合性学习。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班级正在举行以“朋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古代文人在送别朋友时,喜欢喝酒吟诗饯别,请打开记忆的闸门,写两句表达友情的诗句。
(2)(活动二)开学时,教师把你安排与林芳同桌,你很想与她交朋友。于是你主动地走到她的面前说: 。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你看那些道童害怕,丢了皮鞭,报道:“师父啊,为头打的是大唐和尚,这一会打的都是柳树之根!”大仙闻言,呵呵冷笑,夸不尽道:“孙行者,真是一个好猴王!曾闻他大闹天宫,布地网天罗,拿他不住,果有此理。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决莫饶他,赶去来!”那大仙说声赶,纵起云头,往西一望,只见那和尚挑包策马,正然走路。
(1)孙悟空善变。选文中他成功将四棵柳树变成了师徒四人冒名顶替,而在小说第六回将自己变成土地庙时,却遇上了“尾巴不好收拾”的麻烦,他是怎样处理的?
(2)上文中“大仙道:‘……曾闻他大闹天宫,……’”请概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
(3)《西游记》中,沙悟净是唐僧三个弟子里最默默无闻的一位,虽着墨不多却也不可或缺。请从以下两件事中任选一件,简要分析沙悟净的性格特点。
①大战流沙河(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②红孩儿事件(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辕马刀归木母空)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与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到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解说:这句话虽有“好像”,但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拟人的修辞。
B. 拙作 鄙见 见谅 惠存
解说:这四个词语全部是谦词。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了儿时的书塾老师寿镜吾先生,鲁迅对他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再塑生命的人》中,安妮·莎莉文老师则用爱心温暖了海伦·凯勒的求知岁月,是指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由战国初期的孔子编纂而成,以“语录体”的方式,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