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原文填空。 我饮着(_________)的琼浆,听着小鸟的(______)、(_...

原文填空。

我饮着_________的琼浆,听着小鸟的____________;我________,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__________,对光明__________;我从不__________,也不________。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朝露酿成 鸣啭 歌唱 婆娑起舞 仰望高空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解析】 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默写时,要注意露、酿、啭、婆、娑、驰、怜、孤、赏几个易错的字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造句。

旖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驰神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组词。

_________    祭_________    浆_________    驰_________

_________    察_________    桨_________    弛_________

 

查看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

chānɡ qiónɡ____________ zhuì luò__________ lǜ yīn_________jì xiàn_________

yǐ nǐ_________  fù yù_________ qiónɡ jiānɡ_________ lǐng wù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在大千世界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人或事。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有时候是一个动作……

请以“他(她或它)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认真审题,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百年震柳

梁 衡

①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罕见的大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②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树龄已经将近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将近100岁。

③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能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变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将近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④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

⑤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82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

1.简述第一段的作用。

2.试概括“百年震柳”的形象。

3.试分析文章第三段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4.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