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经常谈论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B. 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C. 见到亲人,在外飘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D. 酒后驾车很容易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因此国家专门制定法律予以严惩,但仍有人我行我素,顶风作案。
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完美是八月十五一轮圆满的明月,完美是白璧无瑕的一支出水芙蓉,它激发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它深深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 , ,多少人受了“完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最终失足于心灵的沼泽。
A. 因为,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
B. 然而,这花是镜中花,这月是水中月
C. 然而,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
D. 因为,这花是镜中花,这月是水中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一次专访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谈到自己的爱好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使人更有_________,更有__________ ,更有真气,更有_________ ,习近平的讲话和文章引经据典,正确而从容,与某些味同爵蜡的党八股大异其趣。
A. 底气 正气 静气 B. 底气 静气 正气
C. 静气 底气 正气 D. 静气 正气 底气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生根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一块明镜都能保持明亮且永不破裂,也不是每一块璞( )玉都能被打磨成光亮璀càn( )的艺术品。但是,如果不经过努力,不经历心智的磨炼,那么连成为成功人士的基础条件都是不具备的。
①璞( ) ②càn( )
请以“我真的很不错”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②中心突出;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那一地拾不起的乡愁
唐宝民
①1998年秋天,怀揣着一纸录取通知书,我离开了那个生长了近二十年的小山村,到千里之外的一所大学报到。以后的岁月里,求学、工作、流浪……我离故乡越来越遥远了。在一个明月朗照的夜晚,在遥远的异乡,我再次读到席慕蓉的那首《乡愁》:“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那一刻,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我蓦然了悟,无论我走多远、走多久,都永远无法走出故乡的怀抱。
②前些天,电视台报道了一个老年人,17岁时闯关东来到东北,从此再也没回去过。今年他86岁了,得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他最后的愿望,就是想看一眼小时候生活过的那个小村子,但他已经无法行动了。电视台立即与老人故乡的媒体联系,故乡的电视台派记者专程到老人生活过的那个小村子,拍了很多张照片,还为老人准备了一捧家乡的黄土。当记者带着这捧土赶到老人家里,老人泪流满面……几天后,老人无憾地离去了。
③生命中曾有过一段流浪的日子,有漂泊,就会有乡愁。漂泊在外的游子,乡愁的感觉是最为深切的。身在异乡的孤独令人迷茫,迷茫的感受,与苍凉、落寞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旅况萧瑟的意境,弥漫着浓浓的客愁异乡的况味。那年秋天,我流浪到淮北的一个小镇,黄昏的薄暮轻卷着雁影,经霜的红叶已经开始惜别枝头,雁鸣日暮里,愁起绿波间,“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那一刻,我忽然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那些曾经的年少岁月,以及与故乡有关的所有往事。那天晚上,我在笔记本上抄下了这样的诗句:“瞬息的欢乐也许会成为永久的愁思,过去的追忆只能增加心中的苦涩,黄叶飘零啊,告诉我岁月在流逝,唯对故乡的爱使我感觉到了春的气息。”
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人崔颢的这两句诗写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内心的寂寞孤独,家乡在哪里的困惑更牵惹出了客子的千古愁思;“诸般人生况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这一况味,跨国界而越古今,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的这段话,从文化的高度上对乡愁的理念进行了解读。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写满了对故园的思念。席慕蓉诗中的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就那么挺立在记忆中,永不老去;而我心目中的乡愁,则是一坛老酒,时间越久远越浓郁。
⑤任何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都怀有很深的感情,那是不可磨灭的记忆。然而很多人,又不愿回到故乡,因为故乡的变化,让他们感到陌生。身在故乡,他们却觉得自己仿佛又是个过客,驻足片刻后,便赶紧逃离。可出来后,又想着它,结果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乡愁是挥不去的思念,是记忆中一首古老的歌谣,是想家时扑簌而下的泪滴……故乡,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能让我找到一种灵魂的皈依感,在我的生命中,故乡不仅仅意味着空间地域的存在,它还是我永恒的精神家园。
⑥故乡伸手可触又遥不可及。
1.第①段写“我”读席慕蓉的《乡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1)根据第②段中“一个老年人”最后的愿望,你认为乡愁是如何产生的?
(2)第②段删去并不影响整篇文章文意的表达,但作者为什么要插入这样一个“电视台报道”,请说说你的理由。
3.第③段抒写了“我”怎样的愁绪?
4.第④⑤段画线句中的“时间”“空间”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回答问题。
余光中: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余光中所说的“乡愁”和本文中的“乡愁”有什么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