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段选读二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后面。
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3.“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两句话表现了什么?
4.“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5.“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6.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 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 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一朵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们带来一份绿色。
填空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木成畦手自栽。
②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浪淘沙(其一)》中,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典故通过黄河寄托自己美好理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江南春》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运用拟人手法,将“山”“水”写成了富有人情味的亲切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忧道不忧贫。”
仔细观察《蒸了一锅馍,费了两堆柴》这幅漫画,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 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