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草原》文段选读二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

《草原》文段选读二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后面。

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3.“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两句话表现了什么?

4.“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5.“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6.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

 

1. 洒脱;襟飘带舞 2. 寂静;热闹 3. 这两句话说明草原很辽阔。 4. 说明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 5. 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牧民们大老远就来迎客,说明他们十分热情好客。 6. 我还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和成语的积累。根据意思写词语降低了题目难度,但要注意字形。既要根据字面意思联想出词语,还要调动知识积累选择最准确的。从“自然,不拘束”可知第一个词语为“洒脱”;“衣襟和绸带”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第二个词语应为“襟飘带舞”。 2.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反义词的能力,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寂静”指没有声音,很静;“热闹”指气氛热烈,场面活跃。由此可知,“寂静”和“热闹”是一组反义词,摘抄下来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作用的分析。做题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三要结合文章的主题。从两个“一百五十里”和“也”字可知,草原一望无际,非常辽阔,这样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结合下文“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来”可知,“一阵风”形容马的速度之快。 5.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中的“几十里外”可以看出,牧民对待客人非常热情。 6.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言之成理即可。从“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 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 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查看答案

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一朵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们带来一份绿色。

 

查看答案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木成畦手自栽。

②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浪淘沙(其一)》中,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典故通过黄河寄托自己美好理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江南春》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运用拟人手法,将“山”“水”写成了富有人情味的亲切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忧道不忧贫。”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蒸了一锅馍,费了两堆柴》这幅漫画,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 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