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了台阶,面前是一堵石墙,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牺牲烈士的姓名。”这句话中,第一个“上”是动词,第二个“上”是名词。
B. 一次班会课上,一飞同学和大家分享了自己语文学习上的宝贵经验,然后谦虚地说:“一点高见,仅供大家参考。”
C.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其中。
D. 鲁迅先生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阅读下列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声,雨音,人言,鸟语……构成一个混响而有活力的世界。然而,徘徊( )在青春的十字路口的我,心中却流淌着一种jié( )然不同的声音,它既粗犷( )又细腻,既质pǔ( )又华美。它比任何声音的形式都丰富,比任何声音的韵律都动听,也比任何声音的意蕴都深邃,这是生命成长的声音。
(1)徘徊 (2)jié然不同 (3)粗犷 (4)质pǔ
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用诗文原句填空。
(1)子曰:“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
(3)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夕阳西下,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_________,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7)行舟江上,景,无处不在,王湾见到了春水初涨时的 “_________,__________”;江上行舟,情,无时不有,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的心情。(依次用《次北固山下》和《峨眉山月歌》中的句子填写)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他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1.填空。
(1)这幅国画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画的是(________)。
(2)妈妈买这幅画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写“我”观画时联想的句子。
3.用‖把文章分成三段,用简洁的语句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4.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5.给短文加标题。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